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荆南的意思、荆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荆南的解释

(1). 荆州 一带。亦泛指南方。《文选·陆机<辩亡论上>》:“ 吴 武烈皇帝 慷慨下国,电发 荆南 。” 张铣 注:“ 坚 起兵於 荆州 ,故云 荆南 也。”《宋书·王弘传》:“敷政 江 汉 ,化被 荆南 。” 唐 为方镇名,辖今 湖北 、 湖南 、 四川 间部分地区。

(2). 五代 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 高季兴 任 后梁荆南 节度使,924年受 后唐 封为 南平王 ,世称 荆南 或 南平 。963年为 北宋 所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荆南"作为汉语复合词,其内涵可从历史地理角度分三个层面解析:

一、行政区划概念

  1. 唐代方镇建制:《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史为乐主编)载,唐至德二年(757年)置荆南节度使,辖江陵府及澧、朗、峡、夔、忠、万、归八州,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此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管理机构。

二、五代十国政权 2. 割据政权国号:据《十国春秋》(清·吴任臣著),高季兴于公元924年后唐时期受封南平王,史称"荆南国"或"南平国",辖境包括今湖北江陵、公安及重庆奉节等地,为十国中最小的割据政权。

三、地理方位指代 3. 区域泛称:《辞源》(商务印书馆)释义"荆南"为荆州以南地区,特指长江中游南岸地带。明代《读史方舆纪要》称其"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描述其战略要冲地位。

该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常作地理意象,如杜甫《哭王彭州抡》"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诗句中的荆南,即指代江陵地区,见《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四。

网络扩展解释

“荆南”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与地理背景综合理解:

一、地理概念

  1. 狭义指荆州一带
    原指古代荆州南部区域,即今湖北中南部及周边地区。如《文选·陆机<辩亡论上>》提到“电发荆南”,即指孙坚起兵于荆州南部。
  2. 广义泛指南方
    唐宋时期扩展为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泛称,如《宋书·王弘传》中“化被荆南”即此意。唐代还曾设“荆南节度使”,辖湖北、湖南、四川交界区域。

二、历史政权

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平国(公元907-963年):

补充说明

该词在古籍中常通过借代手法表达地域或文化概念,如王维诗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中的“荆门”即与荆南相关。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吖吖班衣戏采背灶迸絶辨切鼻亭山不在逞怪呈试赤白丸唇干口燥单毫垛募房望费脚手凤鸡俯仰唯唯妇谒庚癸汗喘鹤琹桓圭剪发被褐瀸渍节粉击咎巨编君子国拘迫旷年库府磊硊缧絏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面交绵绒拈华摘艳切激謦欬起云齐章靸拔赏恋善治沙犀摄力深入骨髓书押蜀庄随员探骑铁脇提齁土军望寮乌殟险士笑弥弥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