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针松。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鬣……俗谓孔雀松,三鬣松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名山记》云:松有两鬣,三鬣、五鬣者,言如马鬣形。”
“三鬣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说明:
三鬣松(拼音:sān liè sōng)指松树的一种形态特征,即每束(一簇)松针由三根长而硬的针叶组成。这一名称源于松针形似动物鬣毛的排列方式,故以“鬣”比喻针叶的形态。
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酉阳杂俎》《西溪丛语》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工具书。
《三鬣松》这个词是指一种树木,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边的鬼字旁,它的笔画数目是10画。
《三鬣松》这个词来源于植物学名词,用来形容松树的一种变种。它的名称来自于它的枝叶特点。这种松树的枝条上有三条长而尖的枝条,形似狮子的鬣毛,因而得名为《三鬣松》。
在繁体字中,《三鬣松》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三鬣松》没有具体的记载,因为这个词是现代植物学中的命名,所以在古代汉字中并不存在这个词。
例句:
1. 这片森林里生长着一片茂密的《三鬣松》。
2. 导游介绍说,这些建筑是用《三鬣松》的木材建造的。
相关词汇:
1. 组词:三鬣松树、三鬣松林、三鬣松种子
2. 近义词:马尾松、铁杉
3. 反义词:常绿松、双毬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