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剞劂的意思、剞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剞劂的解释

(1).刻镂的刀具。《楚辞·严忌<哀时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榘而无所施。” 洪兴祖 补注引 应劭 曰:“剞,曲刀;劂,曲凿。”

(2).泛指斤斧。《文选·左思<魏都赋>》:“剞劂罔掇,匠斲积习。” 李周翰 注:“剞劂,斤斧也。” 宋 司马光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诗:“ 工倕 创规摹, 般输 施剞劂。”

(3).雕琢刻镂。《魏书·艺术传论》:“ 蒋少游 以欹劂见知,没其学思,艺成为下,其近是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城东二十餘里有大伽蓝,经製轮奂,工穷剞劂,圣形尊像,务极庄严。”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圬墁剞劂之人,来自公府;榱桷栋梁之用,出自神州。”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想见悬空施斧椎,剞劂功深岁月积。”

(4).雕板;刻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题录》:“剞劂生涯日,诗书艺业长。刻字的候列位老爷刊同年録。”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内廷有奉詔编纂《宫史》一书,不授剞劂。”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明 末 海虞毛氏 ,始取《花菴》《尊前》诸前,及 宋 人词稿,尽付剞劂。”

(5).指雕辞琢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三》引 韩子苍 云:“如 老杜 言‘新诗改罢自长吟’者,乃知此老用心甚苦,后人不復见其剞劂,但称其浑厚耳。”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邻舍诗》:“ 杜工部 《赠朱山人》……浑成不见剞劂,而句句切题。”

(6).奇崛。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 鶡冠子 者, 楚 人,居山中。其著本 黄 老 ,近刑名家。好论兵,词旨剞劂而切礉。” 宋 董逌 《广川书跋·月仪帖》:“其书剞劂,逕出法度,有可贵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剞劂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语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雕刻刀具

指古代用于镂刻金石或木竹的曲刀,属工匠工具。《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刻镂的刀具”。此义可追溯至《楚辞·严忌〈哀时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王逸注:“剞劂,刻镂刀也”。


二、引申义:雕版印刷

因雕版需以刀刻字,唐宋后“剞劂”引申指书籍刊刻。如明代毛晋《题〈东坡书金刚经〉》云:“此卷……不啻宝玉大弓,宜亟付剞劂以传”,此处即指付梓印刷。


三、比喻义:雕辞琢句

进一步抽象化为对诗文字句的精雕细琢。清代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诗曰:“我替尊前深惋惜,文人珠玉女儿喉——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剞劂”,以“剞劂”喻语言锤炼之功。


■典源与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剞劂,刻镂用的曲刀。”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剞劂,雕刻用的曲刀。引申指雕板印书。”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双重释义,强调其工具属性及雕版义。
  4. 《楚辞》王逸注为现存最早文献佐证(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

▼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书面语,今多用于学术、文学语境,或作为“雕版”雅称(如“付之剞劂”)。读音为jī jué(ㄐㄧ ㄐㄩㄝˊ),需注意“劂”字不读“厥”(jué)。

参见:

中国辞书数据库(www.chinacidian.org)《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商务印书馆《辞源》在线检索系统(需订阅访问)。

网络扩展解释

“剞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原指雕刻工具,即“曲刀”和“曲凿”。如《楚辞·严忌〈哀时命〉》中“握剞劂而不用兮”即描述工匠持雕刻工具却不使用的场景。

引申含义

  1. 雕刻行为:代指雕版印刷或刻书,如“剞劂成书”指书籍雕版完成。
  2. 文辞修饰:引申为对文章词句的精雕细琢,如“雕辞剞劂”形容刻意修饰文字。
  3. 奇崛风格:少数语境中形容事物形态或文风奇特峻峭。

现代使用
该词现多用于学术、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日常口语中较少见。例如描述传统雕刻工艺或古籍印刷时可能涉及。

(注:因搜索结果权威性标注为“极低”,建议通过《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进一步验证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保殖兵体避舍播散不得其所不熟虿尾银钩鄽居禅刹稠夥出奇雏鹰展翅翠呆呆粗劣搭对大解单究点子貂脚地灵人杰恶业飞觞走斝赋里高聪隔距獦獠宫漏汗漉漉河东狮子吼河汾化消急案交护鮆刀鱼旧书九头狮子决明慨然壳子快行客婪婪冷竹两来离局玲玲绿蓑青笠强化顷忽驱捶鹊驾胠翼容赦飒焉守障宿痾蹚浑水填限沃濯吴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