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内部禁止某些行为的条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道安 对佛经的整理译注,戒规的厘定,起过很大作用。”
“戒规”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基本定义
指宗教内部约束行为的禁止性条规,如佛教僧团中的行为准则。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提到,东晋僧人释道安曾系统制定佛教戒规,对后世影响深远。
引申含义
在非宗教语境中,可泛指戒除不良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准则。例如通过“戒”(戒除)和“规”(规矩)的组合,强调对个人或群体的约束性要求。
典型用法
记忆技巧
可联想为“戴着戒指(戒)的人手持尺子(规)”,象征对规则的严格遵守。
相关扩展
该词与“戒律”类似,但更侧重成文的具体条例,而非抽象原则。英语常译为“precepts”或“disciplinary rules”。
戒规是指对于道德、法律、宗教或团体组织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遵循规矩、守法纪、遵循道德的行为准则。
戒规的拆分部首是戈(戒字的左半部分),笔画数为7画。
戒规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起初用来指将军或统帅军队时所制定的指令和准则。后来延伸到各个领域,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
戒规的繁体字为戒構。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戒字的形状略有不同,如下图所示:
戒 -- 戈+人
1.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遵守校园的戒规,不得违反学校的纪律。
2.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戒规,信众们要严格遵守。
戒作、警戒、戒备、提醒
规范、准则、规矩、法规
纵容、宽容、放任、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