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摩厓的意思、摩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摩厓的解释

见“ 摩崖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摩厓(亦作“摩崖”)是汉语中表示山崖石刻的专有名词,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在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佛像或图案,属金石学与书法艺术研究范畴。《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在山崖石壁上镌刻文字或图像”,其字形组合中“摩”含研磨、迫近之意,“厓”即山崖,合指人工凿刻于天然岩体的文化载体。

二、历史发展与形制特征 摩崖石刻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盛行于汉唐,常见形制包括:

  1. 记事类:如东汉《石门颂》记载褒斜道修筑工程(《中国金石学概要》)
  2. 颂德类: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巨型刻经
  3. 造像类:如龙门石窟摩崖佛像群

三、文化价值与学术地位 作为移动文物的重要类型,摩崖具有三重价值:

  1. 文字学研究:保存古代书体演变实证,如北齐《泰山经石峪》的隶楷过渡特征
  2. 历史考证:补正文献记载,如唐代《大唐中兴颂》反映安史之乱史实
  3. 艺术审美:呈现不同时期的雕刻技艺与书法风格,《金石萃编》收录历代摩崖拓本逾千种

四、文献记载与保护现状 清代冯云鹏《金石索》系统著录全国摩崖遗存,现代采用数字化拓印技术对重点文物实施保护,如桂林摩崖石刻群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国家文物局官网数据)。

(主要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金石学》马衡著;国家文物局公开年报)

网络扩展解释

“摩厓”是“摩崖”的异体写法,指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佛像或图案,常见于古代石刻艺术。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摩厓”中的“摩”指摩擦、接触,“厓”同“崖”,指山崖。合起来表示在山崖表面进行刻凿的行为或成果。这种形式多用于保存重要文献、宗教造像或纪念性内容。

  2. 常见用途

    • 石刻诗文:如唐代《泰山摩崖碑》记载帝王封禅事迹。
    • 佛教造像:如龙门石窟、大足石刻中的佛像群。
    • 历史记录:部分摩崖石刻记录了古代战争、水利工程等事件。
  3. 异体字说明
    “摩厓”与“摩崖”为同一词的不同写法,“厓”是“崖”的古体字,现代规范写法多用“摩崖”。

读音补充:
“摩”在此词中读作mó,而“摩”的另一读音mā仅用于“摩平”“摩挲”等少数词汇(如、2所述)。

注意:现代文献中“摩崖”使用更普遍,若涉及学术研究或引用古籍,需根据原文确定用字。

别人正在浏览...

鞍韂半月谈贬夺边制表忠观笔才残编断简残削愁怨蹈厉貂丁繁减封洫福佑橄榄枝钩稽构驾勾致光应姑章鹤鸾合酺江膂焦黑济化寄禄官惊吉利金坛寄生香旧屯疾言厉气克丝撂挑子龙关緑林山露柱马鹿易形门阃闷嘴葫芦年深月久女顺翩蹮千次前兆凄梗穷相乳母挼捺乳妪三竿鼠溪同俦帷毂蜲娜问劳赮駮小戴消委嚣怨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