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界尺的意思、界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界尺的解释

(1).文具。长数寸至尺许。用以间隔行距、画直线或镇书纸。 唐 欧阳通 号界尺曰“由準氏”。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太宗 ﹞又以柏为界尺,长数寸,谓之隔笔简。每御製或飞宸翰,则用以镇所临之纸。”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晏元宪 平居书简及公家文牒,未尝弃一纸,皆积以传书,虽封皮亦十百为沓……以铁界尺镇案上。” 清 袁枚 《新齐谐·坛响》:“生夜看书,见白衣人坐槛上,与之拱手。生用界尺打之,抚掌大笑而退。”参见“ 由準氏 ”。

(2).佛教僧徒说戒时的用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无云和尚 ﹞一日,忽登禪牀,以界尺拍案一声,泊然化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界尺”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界尺(拼音:jiè chǐ)是一种传统文具,通常为长条形木制工具,长度从数寸到一尺左右,表面无刻度。它主要用于:

  1. 间隔行距:在书写或绘画时保持行距均匀;
  2. 画直线:作为直尺辅助绘制直线;
  3. 镇纸:压平纸张防止移动。

二、历史与文化记载

  1. 唐代起源:唐代欧阳通曾将界尺雅称为“由準氏”;
  2. 宋代应用:宋太宗用柏木制作界尺,称“隔笔简”,用于固定御书纸张;
  3. 文学记载:清代《醒世恒言》提到界尺作为惩戒工具,但此用途与“戒尺”不同。

三、佛教用途

在佛教中,界尺是僧侣说戒仪式的用具。例如:

四、其他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或佛教典故,可参考《国老谈苑》《阅微草堂笔记》等古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界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界尺》一词是指用来衡量界限、规定范围的标准或工具。它常常用来形容限制或规定一个人或事物所处的范围。

拆分部首和笔画

《界尺》一词的拆分部首是「田」和「尺」。其中「田」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田地;「尺」则是右边的部首,表示长度单位尺。

《界尺》的整体共有5画。

来源

《界尺》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隐公元年》中的一个典故。典故中说,隐公问《尚书》编纂者公冶长:“以龟为尺,以《繇易》为界。”意思是用龟背甲来衡量,以《繇易》作为规定范围的标准。后来「界尺」就成为表示界限、限制的词语。

繁体

《界尺》的繁体写法为「界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界尺》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古体是「界辶」。其中的「辶」是表示行走的旁,表示一种界限的移动与规定。

例句

1.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树立良好的行为界尺,不可越雷池一步。

2. 这项规定明确了公司员工的权责界尺,确保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组词

1. 界限:表示限制或规定的范围。

2. 尺度:表示衡量或评估事物的标准。

3. 限制:表示对行为或活动范围的限定。

近义词

1. 界限

2. 限度

3. 范围

反义词

1. 开放

2. 无限

3. 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