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界尺的意思、界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界尺的解釋

(1).文具。長數寸至尺許。用以間隔行距、畫直線或鎮書紙。 唐 歐陽通 號界尺曰“由準氏”。 宋 王君玉 《國老談苑》卷一:“﹝ 太宗 ﹞又以柏為界尺,長數寸,謂之隔筆簡。每禦製或飛宸翰,則用以鎮所臨之紙。”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晏元憲 平居書簡及公家文牒,未嘗棄一紙,皆積以傳書,雖封皮亦十百為沓……以鐵界尺鎮案上。” 清 袁枚 《新齊諧·壇響》:“生夜看書,見白衣人坐檻上,與之拱手。生用界尺打之,撫掌大笑而退。”參見“ 由準氏 ”。

(2).佛教僧徒說戒時的用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無雲和尚 ﹞一日,忽登禪牀,以界尺拍案一聲,泊然化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界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界尺(拼音:jiè chǐ)是一種傳統文具,通常為長條形木制工具,長度從數寸到一尺左右,表面無刻度。它主要用于:

  1. 間隔行距:在書寫或繪畫時保持行距均勻;
  2. 畫直線:作為直尺輔助繪制直線;
  3. 鎮紙:壓平紙張防止移動。

二、曆史與文化記載

  1. 唐代起源:唐代歐陽通曾将界尺雅稱為“由準氏”;
  2. 宋代應用:宋太宗用柏木制作界尺,稱“隔筆簡”,用于固定禦書紙張;
  3. 文學記載:清代《醒世恒言》提到界尺作為懲戒工具,但此用途與“戒尺”不同。

三、佛教用途

在佛教中,界尺是僧侶說戒儀式的用具。例如:

四、其他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或佛教典故,可參考《國老談苑》《閱微草堂筆記》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界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界尺》一詞是指用來衡量界限、規定範圍的标準或工具。它常常用來形容限制或規定一個人或事物所處的範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界尺》一詞的拆分部首是「田」和「尺」。其中「田」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田地;「尺」則是右邊的部首,表示長度單位尺。

《界尺》的整體共有5畫。

來源

《界尺》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隱公元年》中的一個典故。典故中說,隱公問《尚書》編纂者公冶長:“以龜為尺,以《繇易》為界。”意思是用龜背甲來衡量,以《繇易》作為規定範圍的标準。後來「界尺」就成為表示界限、限制的詞語。

繁體

《界尺》的繁體寫法為「界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界尺》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古體是「界辶」。其中的「辶」是表示行走的旁,表示一種界限的移動與規定。

例句

1.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樹立良好的行為界尺,不可越雷池一步。

2. 這項規定明确了公司員工的權責界尺,确保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組詞

1. 界限:表示限制或規定的範圍。

2. 尺度:表示衡量或評估事物的标準。

3. 限制:表示對行為或活動範圍的限定。

近義詞

1. 界限

2. 限度

3. 範圍

反義詞

1. 開放

2. 無限

3. 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