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夹竹桃的意思、夹竹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夹竹桃的解释

(1).常绿灌木。花桃红色或白色,叶对生或三枚轮生,狭长似竹,故名夹竹桃。叶、花、树皮均有毒,含强心甙。

(2).凤仙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凤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夹竹桃(学名:Nerium oleander)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名称源自汉语对其形态特征的描述。"夹"指叶片狭长似竹叶,"竹桃"则形容其花朵形似桃花,整体意为"叶片如竹、花朵似桃的植物"。《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常绿灌木,叶子披针形,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长圆形,全株有毒"(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夹竹桃"最早见于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书中记载:"夹竹桃,一名半年红,五月开花至十月,叶如竹而花似桃"。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进一步描述其"叶似竹而花如绛桃",印证了名称的形态关联(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据库)。

该植物在文化语境中具有双重象征意义:一方面因其四季常青、花色艳丽,被赋予"坚韧不拔"的品格,《红楼梦》中史湘云曾以"桃红柳绿"暗喻其姿容(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程乙本);另一方面因全株含强心苷类毒素,现代毒理学研究证实其叶片20-30克即可致成人死亡(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电子版)。

药用价值方面,《中华本草》记载其干燥叶可入药,具强心、利尿之效,但强调须经专业炮制并严格控制剂量(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纂委员会)。现代医学警示:误食会导致恶心、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2020版《中国药典》已将其列为管制药材(来源: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

需特别注意:植株燃烧产生的烟雾同样具有毒性,园林部门建议修剪时佩戴防护用具,并避免栽种于儿童活动区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咨询专线(数据来源:中国CDC官网年度报告)统计显示,2018-2022年共处理相关中毒案例37起,其中78%为误食事件。

网络扩展解释

夹竹桃是一种兼具观赏性与毒性的植物,其名称源于形态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夹竹桃是夹竹桃科夹竹桃属的常绿大灌木,学名源于其叶片狭长如竹,花朵艳丽似桃()。名称中的“夹”指叶片与竹叶相似,“桃”则因花色接近桃花。

二、形态特征

三、毒性警示

全株含强心苷类毒素,汁液接触皮肤可能引发瘙痒,误食可致中毒甚至死亡()。但适量提取可用于医药强心剂或杀虫剂()。

四、文化寓意

五、实用价值

提示:更多栽培或药用细节建议参考植物学专业资料(如)。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长史韠冕冰晶不剌剌敕头触藩词盟措口大母笃定浮翳黑脖溜粗黑眼珠洪脉壶芦沍冥建同家严戒示疾风骤雨棘墙僦渡阄题急先极愿尽欢闶闳刻激控咽滥货两刃庙社明光锦亩陇排律畔约剽伤披襟乞怜穹圆穷治雀儿攘伐入阳扇訹沙噀声闻社树食莽岁竟泰极而否桃花米调停两用屯垒晚日威凤祥麟慰藉握炭流汤夏政蟹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