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停两用的意思、调停两用的详细解释
调停两用的解释
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词语分解
- 调停的解释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通过调停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方〉∶照料;安排详细解释亦作“ 调亭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 吕微仲 与中书侍郎 刘莘老 二人尤畏之
- 两用的解释 .并用;一起使用。《韩非子·说林上》:“吾欲两用 公仲 、 公叔 ,其可乎?”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兼亲踈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两种用法或两种用途。如:两用笔、两用车。
网络扩展解释
“调停两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 注音:tiáo tíng liǎng yòng(部分来源标注为diào tíng liǎng yòng,但更常见为前者)
- 释义:指在矛盾或对立双方之间采取观望态度,同时投机取巧、谋求自身利益,带有骑墙派的贬义色彩。
- 结构:偏正式成语,通常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处事态度。
- 感情色彩:贬义,多用于批评立场不坚定、投机取巧的行为。
出处与背景
- 经典出处:清代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中提到“杜调停两用之局”,指防止投机者在政局中左右逢源。
- 历史语境:常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斗争或人际矛盾中,既想调和冲突又企图渔利的行为。
用法与示例
- 造句示例:
“他在公司派系争斗中采取调停两用的策略,最终两面不讨好。”
- 近义词:骑墙观望、首鼠两端
- 反义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补充说明
- “调停”单独使用时,可指居间调解(如国际争端中的第三方调停),但“调停两用”整体语义更侧重投机性。
- 该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需注意语境适配。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详细出处,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调停两用
《调停两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两个争执的人或团体之间进行调解,以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该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为“辵”和“弓”,笔画总共为11画。
成语的来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起源于《史记》中的《吕后本纪》。古代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字形略有差异。
该成语的繁体字为「調停兩用」。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多有变化,但《调停两用》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部分字形可能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以帮助理解该成语的用法:“作为中立的第三方,调解员在纠纷双方之间调停两用,以便找到一个公正而合理的解决方案。”
与《调停两用》相关的组词包括:“调停”,“两用”等。
近义词有:“调和纷争”,“调解冲突”等。
反义词有:“激化矛盾”,“助长对立”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