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宗庙和社稷。《魏书·城阳王鸾传》:“古者,军行必载庙社之主,所以示其威惠各有攸归。”《宋史·寇準传》:“奈何弃庙社,欲幸 楚 蜀 远地?”
(2).以喻国家。 宋 文天祥 《议纠合两淮复兴》诗:“而今庙社存亡决,只看元戎进退间。”
“庙社”是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本义
指古代祭祀场所中的宗庙和社稷。
引申义
常以“庙社”代指国家,强调政权与文化的根基。例如宋代文天祥诗句“而今庙社存亡决”即以“庙社”喻国家存亡。
古代典籍记载
文学应用
多见于诗词与政论,如宋代诗词常以“庙社”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部分资料提到“庙社”可形容人群聚集的场所,但此用法较罕见,多见于口语或特定语境。
“庙社”核心含义为宗庙与社稷,是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象征,后衍生出代指国家的用法。如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魏书》《宋史》等典籍。
庙社(miào sh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庙(miào)是一个三点水的汉字,它的部首是广(guǎng),总笔画数是6。社(shè)是一个四点水的汉字,它的部首是示(shì),总笔画数是5。
庙社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它原本指的是供奉神祗的建筑物和组织。庙是用来供奉神明的殿堂,是人们祭祀和祈祷的场所。而社是指供奉土地神和其他地方神明的组织或场所。
在繁体字中,庙社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中,庙的上面有一个“广”字头,下面是一个“至”字。社的上面是一个“礻”字头,下面是“土”字。这些组合形成了庙社的古代汉字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庙社的例句:
1. 我们一家人去庙里祈福。
2. 那个庙里供奉着一尊历史名人的塑像。
3. 他经常参加社里的活动。
组词:朝庙、庙堂、社团、社交
近义词:寺庙、宗教场所
反义词:教堂、清真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