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郊垒的意思、郊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郊垒的解释

《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郑玄 注:“垒,垒壁也。”后即以“郊垒”指构筑于郊外的防敌营垒。《晋书·阮孚传》:“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谢表》:“敢谓过家门而忘入,徒然对郊垒以多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郊垒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历史军事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都城外围的防御工事。《汉语大词典》将其拆解为“郊”与“垒”两部分释义:“郊”指城市外围的广阔区域,《说文解字》界定为“距国百里为郊”;“垒”则特指军营墙壁或军事屏障,《礼记·曲礼》郑玄注称“军壁曰垒”。二字组合后,特指在城郊设置的军事防御体系,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城防布局。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的“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虽未直接使用“郊垒”二字,但所述城郊防御体系与其内涵相通。汉代以后,“郊垒”逐渐成为描述都城外围防御工事的专称,如《后汉书》记载洛阳城防时多次提及郊外筑垒的军事设施。

在构词法层面,“郊垒”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郊”作为方位限定词,强调防御工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垒”作为核心语素,突显建筑功能属性。这种构词方式常见于古代军事术语体系,与“城郭”“关隘”等词汇构成同类语义场。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明清方志中多用于描述省府级城市的军事布防格局。

网络扩展解释

“郊垒”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郊垒”指古代在都城郊外构筑的防御工事,主要用于抵御外敌入侵。该词源自《礼记·曲礼上》中“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郑玄注解“垒”为“垒壁”,即防御壁垒,后演变为固定词汇。

二、字义分解

三、历史演变与语境

  1. 起源:最初用于批评官员防御失职。《礼记》中“四郊多垒”暗指卿大夫未尽守土之责。
  2. 军事应用:晋代《晋书·阮孚传》记载皇帝劝诫阮孚“郊垒多事,宜节饮”,表明其与军事防务直接相关。
  3. 文学引用:明代唐顺之在奏表中使用该词,体现其在官方文书中的沿用。

四、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礼记》原文或《晋书》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百禽长倍欲不安于室补白苍老长命锁常生箠杀篡立大坡电驰杜撰勾达甲坼钩深索隐海筹红契花肤诙语驾天结懽警饬惊诡静候兢兢业业金钱板肌色坎窞看牌枯形狼籍挛跪炉鼎之客密斯昵狎怕不槃基颀大请昏鸲鹠然然柔辟色府善化势居石薪双鹅水灯所伤躺椅田茅晩莫魏文手巾威械霞襟香冽鲜水消化腺袭夺衺恶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