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牒的意思、編牒的詳細解釋
編牒的解釋
(1).編入名冊。《後漢書·儒林傳論》:“若乃經生所處,不遠萬裡之路,精廬暫建,赢糧動有千百,其耆名高義開門受徒者,編牒不下萬人,皆專相傳祖,莫或訛雜。”
(2).編聯成牒。牒,小簡編成的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牒者,葉也。短簡編牒,如葉在枝; 溫舒 截蒲,即其事也。”
詞語分解
- 編的解釋 編 (編) ā 用細條或帶形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編結。編織。編紮。 按一定的原則、規則或次序來組織或排列:編排。編目(編制目錄或指已編成的目錄)。編次。編年。編訂。編配。編碼。 把材料加以適當的組織排
- 牒的解釋 牒 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編牒”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
編入名冊
指将人員或事物登記到官方或正式的冊籍中。例如《後漢書·儒林傳論》提到經學師承的盛況時,用“編牒不下萬人”描述學生數量之多,需通過名冊記錄。
-
編聯成牒
“牒”指古代用竹木簡編成的冊子,此義項強調将簡牒按順序編聯成冊的過程。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書記》中以“短簡編牒,如葉在枝”作比喻,說明簡牒的編排方式。
二、文獻例證
- 編入名冊的用法可見于史書,如《後漢書》記載儒家學者開門授徒時,學生需“編牒”登記。
- 編聯成牒則多見于古代文書制度相關論述,如《文心雕龍》從文字載體角度解釋“牒”的形制與功能。
三、詞源與結構
- “編”:本義為串聯竹簡的繩子,引申為編排、登記(參考對“編”的釋義)。
- “牒”: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或文書,後泛指簿冊(解釋“牒”為“文書或簿冊”)。
“編牒”既可指登記名冊的行為,也可指簡牒編聯成冊的物理過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編牒(biān dié)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通過編寫文件或文件中的内容來傳達某種信息或者規定。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纟”(纟是絮的舊體,有的地區用彡代替),第二個部首是“刀”(刀是剁的舊體,有的地區用刂代替)。它的拼音是biān dié。
《編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編寫文書的方法發展而來。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筆刀刻寫在竹片或者獸皮上,以記錄重要的信息或者規定事項。
繁體字中,《編牒》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當時的寫法多采用象形的方式。對于《編牒》這個詞,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上,都是通過刻寫或者織編來表達的意思。
有關《編牒》的例句可以是:“他通過編牒告知員工下周有重要會議。”這句話中的編牒表示通過文件傳達信息的意思。
除了《編牒》外,也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成,比如編碼、代碼、牒證等。
近義詞可以是編寫、撰寫等,在某些情境下可以替換使用。
反義詞可以是不寫、不編等,表示相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