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说昭告。《 * 华经·如来现寿品》:“诸可説经,皆已度脱,所可讲詔,自现其身,为一切故,建示所行,皆为天人,喜造罪福。”
“讲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讲诏(拼音:jiǎng zhào)指“讲说昭告”,即通过言辞进行宣示或教导。该词最早见于佛经《正法华经·如来现寿品》,原文提到“所可讲诏,自现其身”,意为通过讲说真理来教化众生。
“诏”的读音与含义
根据权威字典,“诏”读作zhào,本义为“告诉、告诫”,后特指帝王发布的命令(如诏书)。需注意,部分网络资料可能误读为zhāo,但《汉典》等明确标注为zhào。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宗教或古典文献中,强调通过语言传播真理或教义。例如《正法华经》中,佛陀通过“讲诏”引导众生明辨善恶。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正法华经》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讲诏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古代书信、诏书等正式文书中,表示传达皇帝或上级官员的命令、意见或指示。
讲诏的拆分部首是言,并且它是由13个笔画组成的。
讲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训》中,意为宣布法令。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传递国家重要命令的正式文书。
讲诏的繁体字为「講詔」。
在古代,讲诏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其中一种写法是「講敕」,意为宣布诏令。
1. 君主向大臣发出了一道重要的讲诏。
2. 官员们积极传达并执行君主的讲诏。
讲诏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1. 诏书:皇帝或上级官员发布的正式命令文书。
2. 传诏:将上级的命令传达给下级的行为。
3. 受诏:接受上级命令,履行相应任务。
近义词是指与讲诏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
1. 宣诏:传达国王或上级的命令。
2. 发诏:发布国家政令或命令。
反义词是指与讲诏意思相反的词语,例如:
1. 请命:向上级请求批准或命令。
2. 拒诏:不接受上级的命令或指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