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为虎添翼。喻助长强6*暴之势而使之益强。 汉 贾谊 《新书·淮难》:“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留意之。” 唐 李绅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诗:“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参见“ 为2虎傅翼 ”。
(2).古战阵名。 汉 公孙弘 《握奇经》:“天地之前衝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於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 唐 杨巨源 《赠邻家老将》诗:“虎翼分营势,鱼鳞拥阵行。”
(3). 宋 代军队名。《宋史·太宗纪二》:“﹝ 雍熙 四年夏五月丙寅﹞改上铁林为殿前司虎翼,腰弩为神射,侍卫步军司铁林为侍卫司虎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军头司》:“殿前司、步军司有虎翼,各二十指挥。虎翼水军、宣武,各十五指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虎翼汉语 快速查询。
“虎翼”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历史文献与典故,其解释如下:
“虎翼”原指“为虎添翼”,比喻帮助恶势力增强实力,使其更具威胁性。这一用法最早见于汉代贾谊《新书·淮难》中的“假贼兵为虎翼”,唐代李绅的诗句“英主任贤增虎翼”也沿用此意。该词常被用于警示纵容暴行的后果。
在军事领域,“虎翼”是古代阵法之一。汉代公孙弘《握奇经》记载,此阵以虎居中央,两翼展开进攻,形似猛虎展翅,兼具防御与突击功能。唐代文献中也有对“虎翼阵”战术的描述。
北宋时期,“虎翼”为禁军精锐部队的称号,隶属侍卫亲军系统。《宋史·太宗纪》提到雍熙年间(984-987年)的虎翼军建制,其职责包括戍卫京师与出征作战。
在神话传说中,“虎翼”与“龙牙”“犬神”并称三大邪器。相传其铸造过程使用恶毒材料并附有诅咒,夏桀曾持有此刀,象征暴政开端。但此说法多见于民间传说,缺乏正史佐证。
补充说明
“虎翼”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差异较大。例如,现代网络语境中,“虎翼网”等名称可能与历史词义无关。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背景理解该词。
虎翼(hǔ yì)是一个汉语词汇,由“虎”和“翼”两个字组成。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虎翼”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虍”和“羽”,其中“虍”为虎字的部首,“羽”为翼字的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虍的五笔画,羽的九笔画。
《虎翼》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虎翼,被描述为一只体型巨大,翅膀似虎的神奇生物。
在繁体字中,“虎翼”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写法。
在古代,根据《说文解字》,虎的古字形与现代字形相比,上半部分加上了一横,象征虎的背部和尾巴;而翼的古字形与现代字形相比,上半部分为“羽”,下半部分为“習”。
1. 这件事是我们成功的虎翼,让我们自豪。
2. 他的才华堪比虎翼,备受赞赏。
3. 他的家族历代都是当地的虎翼,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虎翼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如:
1. 虎翼展翅:比喻力量强大,志向远大。
2. 虎翼张扬:形容能力强,气势威猛。
与虎翼的近义词是“虎翅”,表示虎翼或虎的翅膀。
虎翼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汉字对应词,但可以使用一些描述相反特征的词汇,如“柔弱”、“无力”等。
以上就是关于“虎翼”的相关信息,包括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