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火为名号。《左传·昭公十七年》:“炎 帝氏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杜预 注:“以火纪事名百官。”
(2).五行中火行的名号。《宋书·五行志二》:“ 晋武帝 太康 六年, 南阳 送两足虎,此毛虫之孽也…… 干寳 曰:‘虎者阴6*精而居于阳。金兽也。 南阳 ,火名也。金精入火,而失其形,王室乱之妖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火名汉语 快速查询。
火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星”)。古人观测此星位置以确定季节,如《尚书·尧典》记载“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表明心宿黄昏见于南方时正值夏季。此星属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因其色红似火而得名,是古代历法和农业活动的重要参照。
指以“火德”为象征的朝代称号。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将朝代更迭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配。如周朝属“火德”,《左传·昭公十七年》载:“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后世沿袭此说,如汉朝亦曾自认火德,以红色为尊。
古代设有“火正”一职,专司观测大火星以定历法。《汉书·五行志》称:“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此官职名称进一步强化了“火名”与天文、祭祀的关联。
权威参考来源:
“火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以火为名号
指古代氏族或官职以“火”作为象征符号或命名依据。例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杜预注解释为通过火来纪事并命名百官。
五行中火行的名号
在五行理论中,“火”是基本元素之一,代表特定属性和方位(如南方属火)。《宋书·五行志》提到“南阳,火名也”,将地名与五行关联。
建议参考《左传》《宋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阿街碧鹳雀篦子惨舒参野称心快意粗通大辩论达见牒用丁泠封缸风音富贵逼人赶巧国宾馆豪言空话黑尻黄钟瓦缶箭箙焦然稷门警种久束湿薪亢奋空宗狼头兰金历久弥坚丽玄离颜龙车龙舫妙力名词甯封子陪乘钱唇抢步遣累欺傲青绫青茅轻恌湫阨屈短山菜剩义瘦筋筋刷定讼府套间天纲帖席突出玩威稳帖向声背实蚬子下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