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本觉的意思、本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本觉的解释

佛教语。佛教认为,众生心体,自性清净,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称“本觉”。《大乘起信论》:“心体杂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説名本觉。”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詮自性,认本觉,莫深於‘实相法密经’。”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诗》颂 文王 ,一则曰‘缉熙’,再则曰‘缉熙’。熙者,人心本觉之光明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本觉(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词义

“本觉”为佛教术语,指众生先天具足、不假修成的觉悟本性。

二、佛学深层释义

  1. 本体论内涵

    本觉是众生本具的佛性(如来藏),《大乘起信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此“离念”状态即本觉,为成佛的根本依据。

  2. 与“始觉”的辩证关系

    本觉需通过修行实践(始觉)显发,二者本质同一。如唐代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释:“本觉是性,始觉是修,修性不二,名为究竟觉。”

三、修行意义

本觉思想为大乘佛教核心,尤其影响汉传天台宗、华严宗: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5册,第12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中华书局.
  3. 释恒清《佛性思想》,东大图书公司.
  4. 《佛光大辞典》(“本觉”条目),佛光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本觉”是佛教术语,指众生心体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本觉”意为众生内在的先天觉悟性,即心体自性清净、不依赖修持而本然存在的智慧德性。它强调众生本性中固有的觉悟潜能,如《大乘起信论》所述:“依此法身,说名本觉”。这一概念与后天修行的“始觉”相对应,两者本质一致,始觉是通过修行显现本觉的过程。

二、哲学内涵

  1. 自性清净:心体远离杂念与妄相,如同虚空般纯净无染(《大乘起信论》引文)。
  2. 超越时空:唐代王维在《能禅师碑》中描述其“超于三世”,即突破过去、现在、未来的局限。
  3. 平等法身:本觉作为如来法身的体现,是佛性普遍存在于一切众生的理论基础。

三、相关概念

四、现代引申

在非宗教语境中,“本觉”可引申为对自我本性的清醒认知,如宋代洪迈《容斋五笔》以“认本觉”比喻对内在本质的探寻。现代用法强调通过自我觉察实现精神提升,如“本觉之光明”形容内在觉醒的力量。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本觉”与“始觉”的哲学辩证关系,可参考《大乘起信论》及唐代禅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鼠白松扇谤讪保阿冰川学碧玉年插岸唱功觇望重九储采戴发含齿丹矸东坑泛下高庆奎光宗耀祖龟孽龟缩头寒姿颢天黑个黑胶绸甲骨文奸相僥讦架逃黅丹决平壳囊岿崎餽问敛积烈武临军鸾回凤翥露店络驿不绝面人儿墨者纳闷儿骈匝凭陵聘求仆乘千载一遇琼都曲取肉袒入朝三夏上好送亲娘子铁响板外婆王孙贵戚橡艾相沿成俗仙掌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