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离的意思、胡离的详细解释
胡离的解释
见“ 胡梨 ”。
词语分解
- 胡的解释 胡 (⑤鬍) ú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
- 离的解释 离 (離) í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分开,分别:分离。离别。离开。离散(刵 )。离职。离异。离间(刵 )。支离破碎。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八卦之一,代表火。 古同“罹”
专业解析
"胡离"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进行理解: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胡离"为合成词:
- 胡:此处作副词,意为"任意、胡乱、没有秩序或章法",如"胡闹"、"胡说"中的用法。
- 离:意为"分离、散开、不聚合"。
- 合义:"胡离"整体形容事物散乱、纷披、不整齐或随风飘荡的样子,常带有一种零落、不羁或无序的意象。它强调的是一种非人为控制的、随意散开的状态。
二、典籍出处与典型用例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是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离骚》: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 其中"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一句(部分版本或引用作"斑陆离其上下"或"斑陆离兮上下"),"陆离"(或写作"陆離")常被解释为与"斑"(色彩错杂)结合,形容色彩斑斓、参差错落、飘忽不定的样子。有学者认为"陆离"可拆解为"流离"或"胡离"的变体或同源词(尤其在古音通假角度),用以描绘旌旗、云霞等物纷繁缭乱、随风飘舞之态。此处"离"即取"离散、飘动"之意,"陆/胡"修饰其状态之纷乱无定。
- 在《楚辞》的语境中,"斑陆离"(或关联的"胡离"意象)生动刻画了神灵出行时仪仗之盛大绚丽、变幻莫测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光怪陆离、超凡脱俗的意境。
三、现代理解与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胡离"一词已基本不再独立使用。其含义被更常见的词汇如"纷乱"、"散乱"、"飘零"、"陆离"(光怪陆离)等所替代。理解"胡离"需依托古籍,尤其是《楚辞》的文学背景。它承载的是一种古典的、带有文学色彩的描述,用于刻画动态的、无序的、视觉上纷繁复杂的离散状态。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该权威工具书对"胡"、"离"的单字释义及古汉语复合词有详尽收录与分析,是理解"胡离"构词法的基础。参见"胡"字条副词项、"离"字条相关义项。
- 《楚辞·离骚》(屈原):该词的经典出处文献,提供了原始语境。"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是核心例句。可参考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点校本。
- 王逸《楚辞章句》等古代注疏:历代学者对《离骚》中"陆离"的注解,有助于理解其与"流离"、"胡离"等词的关联及具体意象。参见相关古籍整理本。
- 古汉语词汇学研究著作:如关于联绵词、叠韵词或词义演变的学术研究,可能探讨"陆离"、"流离"、"胡离"等词的同源或音转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胡离”一词的含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析,依据不同语境和来源存在差异:
一、成语用法(形容词性)
- 基本含义
指言语或行为离奇古怪、不合常理,常带有不切实际或荒谬的意味。
- 来源与典故
源自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名为“胡离”的人物因言行怪异而得名,后演变为成语,用于描述类似现象。
- 使用场景
- 形容说话内容逻辑混乱,如:“他这番胡离的言论,让人难以理解。”
- 描述行为反常,如:“深夜闭目掐诀的胡离举动,引来众人侧目。”(参考的例句)
二、名词用法(生物学指代)
- 词义解释
“胡离”是“胡梨”的异写形式,指代蜻蜓的一种,特指体型较小、颜色偏黄的蜻蜓。
- 文献依据
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记载:“小而黄者曰胡梨,一曰胡离。”说明该词在古代已有昆虫学含义。
- 语言差异:作为成语时,“胡离”属形容词,多用于书面或批评性语境;作为名词时,属于古代生物学术语,现代较少使用。
- 权威参考:建议结合《古今注》和成语词典进一步考证。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或语言学分析,可查阅相关古籍或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酒报关禀奉貏豸勃然变色不明差越崇爱祠部牒赐廕聪颖定时器洞发斗争斐斖肥仙稿草告引宫袍构天黑松华显哗嚣今人辑谐捐躯殉国犒牛髺墾连地历纪緑矾駡吻木本油料林酿热物平阳千庐亲香秋风纨扇图全躯衢鼓驱衆软脂酸省辖市石虎十世单传诗薮树兵束取四言诗耸善骀藉太师轿子大子通义推筴蜿蜑微弱线车遐深谢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