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草的意思、稿草的详细解释
稿草的解释
草稿。《北齐书·魏收传》:“ 节閔帝 立,妙简近侍,詔试 收 为《封禪书》, 收 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燕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諫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参见“ 稾草 ”。
词语分解
- 稿的解释 稿 ǎ 谷类植物的茎秆:稿秆。稿荐(稻草编的垫子)。 文字、图画的草底,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文稿。稿本。稿件。讲稿。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网络扩展解释
“稿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义
“稿草”指草稿,即写作或创作过程中未经修改的初步文本或构思。该词由“稿”(文稿)和“草”(未经修整的状态)组合而成,强调内容的未完成性和初步性。
历史与文献例证
-
古代用例
- 《北齐书·魏收传》记载,魏收撰写《封禅书》时“不立稿草,文将千言”,说明其文思敏捷,无需草稿即可成文。
- 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批评诗句“谏草朝天去”不合逻辑,因进谏需用正式文书而非草稿,印证“稿草”与正式文本的区别。
-
引申含义
除字面意义的草稿外,也比喻未成熟的作品或构思,如艺术创作的草图、学术研究的初步框架等。
现代应用
- 艺术领域:画家常用“稿草”指代创作前的墨稿或草图(如油画家以毛笔勾画构思)。
- 学术与公文:如会计准则的制定需经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草案→送审稿”等阶段,“稿草”可代指初步方案。
“稿草”一词既保留古代“草稿”的本义,又扩展至艺术、学术等领域的初步创作阶段。其使用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指代对象。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或现代案例,可参考《北齐书》《六一诗话》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稿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稿”和“草”。
- “稿”字的部首是“禾”,总共有9个笔画。它可以指代书稿、原稿等含义,也可以表示草木的茎秆。
- “草”字的部首是“艹”,总共有6个笔画。它可以表示植物草的泛称,也可以表示潦草的文字。
这个词语源自于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用法。在繁体字中,“稿”字和“草”字的形状稍有不同,但意义和用法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会使用特定的字体和笔画。毛笔书写的时候,需要掌握不同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对于“稿”字,笔画的顺序是:竖、横、撇、捺、撇、横、捺、捺、横;而“草”字的笔画顺序是:提、竖、横、捺、撇、捺。
以下是关于“稿草”一词的使用例句:
1. 他正在修改他的小说稿。
2. 这篇文章写得很草率,看起来像是草写的。
3. 这幅画的线条如同生长的草一样。
4. 这个画家擅长以墨草勾勒出江南的美景。
可以与“稿草”相关的组词有:草稿、草书、稿件、撰稿等。
近义词可以包括:草木、植物、文字等,根据具体语境可以有不同的近义词。
反义词可以包括:完稿、整洁、工整等,根据具体语境可以有不同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