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恚望的意思、恚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恚望的解释

怨望,怨恨。《后汉书·杨震传》:“ 丰 等復恶之,乃请大将军 耿寳 奏 震 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詔遣归本郡。”《三国志·魏志·鲍勋传》:“ 勛 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新唐书·朱宣传》:“ 宣 以新有恩於 全忠 ,故答檄恚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恚望"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因不满、怨恨而产生的愤怒情绪。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恚望(huì wàng) 指因内心怨恨而表现出的愤怒、不满之情。

    • 恚:本义为愤怒、怨恨。《说文解字》释:“恚,恨也。”
    • 望:此处引申为“怨怼”“责怨”,如《史记·陈涉世家》有“怨望”一词,表心怀不满。

      合并释义:二字叠加强调因积怨产生的愤懑情绪。

  2. 古籍用例

    此词多见于汉代文献,例如:

    《后汉书·隗嚣传》:

    “恚望曰:‘成败决矣!’”

    (因不满而愤怒地说:“成败已定!”)

    此处生动体现人物因事态失控爆发的怨怒。


二、权威词典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7册第4223页明确收录:

    恚望:怨恨;愤怒。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0年。

  2.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267页:

    恚望:心怀愤恨。引《后汉书》例证。

  3.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649页:

    恚望:怨恨,愤懑。


三、语义演变与关联词


四、学术研究参考

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

复合词“恚望”属同义连用,通过双音节强化情感色彩,多见于两汉至魏晋文献,反映时人对心理状态的细腻刻画。


结论:“恚望”是典型的中古汉语情感词汇,其释义与用例在历代权威辞书中高度一致,核心指向“因深重怨恨引发的愤怒”,兼具文学表现力与历史语境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恚望”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ì wàng,含义较为古典,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因极度失望或不满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包含“愤怒”与“期望落空”的双重情感色彩。


字词解析


使用场景

  1. 文学与历史文献:常见于古籍中,例如《后汉书·杨震传》记载大臣因被诬告“怀恚望”而被贬谪,体现对不公的愤恨。
  2. 现代语境:多用于书面或评论中,形容对事物极度失望(如政策、人际关系等)。

古籍例证


“恚望”是兼具愤怒与失望的复合情感,多用于描述因事与愿违而产生的强烈怨怼。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或文学分析中。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步履如飞倡肆儳和朝代传邮黨部彫散迭荡豆油風蟲国祯号咷大哭哄咙花甜蜜就江梅尖音交心酒驾俗介绍齎赉鲸猾矜峻金口绢帖连乹梁头炼珍立马盖桥论题绿营猛打慏悜茗艼明鋭明蚤母教木圣拿班做势拿粗挟细旁眺潘果泮涣喷漆平澹倩俊浅显青喜全胜曲平让渡柔毫省要首夔水浒传束手束脚天督甜静悇悑闲宁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