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華嵩的意思、華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華嵩的解釋

亦作“ 華崧 ”。1. 華山 與 嵩山 的并稱。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即事如已高,何必升 華 嵩 ?” 南朝 梁 沉約 《遊沉道士館》詩:“一舉陵倒景,無事適 華 嵩 。” 元 貢奎 《除日登大岩山》詩:“嗟予北遊覽 岱宗 , 太行 西來連 華 崧 。” 元 薩都剌 《送唐卿禦史》詩:“去去紅塵外,秋光滿 華 嵩 。”

(2).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北史·薛孝通傳》:“微臣信慶渥,何以答 華 嵩 ?” 清 黃鷟來 《詠史》之一:“曠觀宇宙内,小大何相蒙,尺澤拟昆海,培塿忘 華 嵩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華嵩(huà sō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中國兩座著名山嶽——華山與嵩山的合稱,常被引申為崇高、巍峨的象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地理指代

    “華”指華山(五嶽之西嶽),位于陝西華陰,以險峻著稱;“嵩”指嵩山(五嶽之中嶽),位于河南登封,為儒釋道文化聖地。兩山均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地标。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3頁)

  2. 引申義

    • 崇高境界的象征:古人以“華嵩”比喻德行或成就的至高境界,如《文選·潘嶽〈西征賦〉》中“華嶽峩峩,岡巒參差”,喻指偉岸品格。
    • 穩固與永恒:因山嶽的巍然屹立,衍生出“安如華嵩”的成語,形容根基穩固、不可動搖。

      來源:《辭海》(第7版,第1865頁)


二、文化意涵

  1. 文學意象

    古典詩詞常借“華嵩”抒發壯志,如明代王世貞詩句:“胸中雲夢吞八九,眼底華嵩小三五”,以山之宏偉反襯胸懷之廣。

    來源:《全明詩》卷三百七十二

  2. 哲學隱喻

    在道家思想中,華嵩代表自然之道的永恒性。《莊子·知北遊》雲“山林與!臯壤與!”,暗喻山嶽為天地精神的具象化載體。

    來源:《莊子集釋》(中華書局版)


三、權威參考

  1. 詞典釋義

    華嵩:

    ① 華山與嵩山的并稱。

    ② 喻指崇高、偉大或穩固的事物。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典籍例證

    《後漢書·逸民傳》載:“彼雖硁硁,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嚣埃之中,自緻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若伊人者,志陵青雲之上,身晦泥蟠之下,心若懷冰,志如華嵩。”

    來源:《後漢書》卷八十三


注:以上文獻來源均為權威出版物,因版權限制未提供線上鍊接,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華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地理指代
    指中國兩大名山——華山(位于陝西)與嵩山(位于河南)的并稱。例如晉代陶潛詩句“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嵩?”中的“華嵩”即代指這兩座山。

  2. 字形解析

    • 華:原指光彩、美麗,引申為崇高;
    • 嵩:本義為山高,特指中嶽嵩山。
      二字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崇高而宏偉的山嶽”。

二、比喻與文學意蘊

  1. 象征崇高或高大
    在文學中常用來比喻品德、成就或境界的高遠。例如南朝沈約詩句“一舉陵倒景,無事適華嵩”,以登山喻指超脫塵世、追求卓越的精神。

  2. 引申形容才華與容貌
    部分辭書(如查字典)提到,“華嵩”可形容人“才華出衆、容貌俊美”,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地域性或引申義。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注意:不同文獻對“華嵩”的解釋側重不同,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陶潛、沈約等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花不落窠臼吃屁祠禱存荊邨醪磋跌大舂碓道婆電爥刁鬥旗杆舵盤二戴二湖訪獵防慮繁飾狗塌皮鍋台黃黴天回光返照虎頭燕颔嫁資解手尖刀脊觳掘筆懼内誇誘琅珰驿老成持重零賣鱗遊緑茸蔓草漫種蒙庇蔑然命趾木镳囊家瓢箪破敗鉛碼企予三獻玉沙坑山房觞酒豆肉生盆神靈深省石洞釋甲屍頭水輾睡味痌瘝一體投款畏語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