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缳诛的意思、缳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缳诛的解释

绞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所宜按殴杀小功亲属之律以正繯诛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缳诛是一个古代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以绳索绞杀处死",属于中国古代死刑执行方式之一。从构词法分析,"缳"本义为绞索,《说文解字·糸部》释"缳,落也",段玉裁注引《礼记·檀弓》郑玄注"罄而悬之曰缳";"诛"则指处决,《广雅·释诂》云"诛,杀也"。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刑法志》记载的"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虽未直接使用"缳诛"二字,但所述刑罚体系已包含绞刑要素。唐代法典《唐律疏议》明确规定"绞斩之坐,刑之极也",将绞刑列为法定正刑。

明代《大明律·刑律》具体记载:"凡谋杀祖父母、父母及期亲尊长,已行者皆斩,已杀者皆凌迟处死。若奴婢谋杀旧家长者,罪与子孙同。其有奉旨处绞者,用缳诛之"。清代《刑案汇览》收录的"嘉庆二十三年直隶司案"中,明确使用"缳诛"作为绞刑的书面表述。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该词逐渐分化为双重含义:狭义指具体的绞刑执行方式,广义可代指极刑。清代学者王明德在《读律佩觿》中辨析:"缳者环也,环而首入其中,抽掣而毙,谓之缳诛",准确描述了刑具形制与行刑原理。

网络扩展解释

“缳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法律或刑名语境中,现结合多源信息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缳诛(huán zhū)指以绞刑处决罪人,即用绳索套住颈部致死的刑罚方式。该词由两个单字构成:

文献例证

清代黄六鸿在《福惠全书·刑名·问拟》中提到:“所宜按殴杀小功亲属之律以正繯诛者也。”此处指根据亲属间殴杀的法律条款判处绞刑。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律法文书或历史文献中,描述对特定罪行(如杀害亲属等)的严惩。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作为历史词汇出现。

补充说明

“缳诛”属于复合型刑罚术语,既包含执行方式(绞杀),又包含法律定性(处决)。类似表述还有“缳首”(绞刑)、“诛戮”(处死)等,但具体语境需结合罪名与律法条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輭轮闇时白襕白兽幡保真度边韶嬾长车谄妄晨霞错笋错绪的是觝角戏冻飈堕泯鄂衾范张芬茀風風雨雨风戽甘妖功泽刮舌悍梗焊料寒岁涸辙之鲋浑蛋脚柞解牓诫述进驭绝伦龛火辣辣劳工立字屡复履汤蹈火昧心财孟荀奶酪怒轰轰耦俱棚头钱卜起道齐驱并骤扇拂上界山述生擒活捉私养贪佞投机倒把团总支推处帷宫谢安墩斜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