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童的意思、黄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童的解释

(1).幼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

(2).指 黄香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黄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陆 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 刘护 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魏书·元顺传》:“ 丰 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 黄童 ,不得无双也。”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 江夏 黄童 徒逞辩, 广都 庞令 恐非才。”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 黄童 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童,汉语词汇,现从历史语义、文学应用及权威词典释义三个角度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幼童",《古代汉语词典》补充其特指"头发未黑的孩童"。该词源于古代对儿童发色的观察,新生儿胎发多呈黄褐色,故以"黄"代指年幼状态,如《东观汉记·邓禹传》载"黄童白叟"即老少并称。

二、词义演变

  1. 先秦至汉:原指7岁以下垂髫儿童,《礼记·内则》郑玄注"黄口小儿"与此义相通
  2. 唐代发展: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扩展为泛指孩童群体
  3. 明清转型:冯梦龙《警世通言》用"黄童稚子"强化年龄特征,与"白叟"形成固定对仗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书面语,多用于文学创作和历史叙述。在方言研究中,闽南语区仍保留"黄童"指代学龄前儿童的用法,见《闽南方言大词典》民俗条目。

四、文学意象 该词承载三重文化内涵:

  1. 生命初始:《诗经》"总角之宴"的延续意象
  2. 天真象征:李白《长干行》"两小无嫌猜"的童真投射
  3. 时间对照:常与"白首"对举构成时空张力,如王勃《滕王阁序》"黄童白首"的生命轮回观

网络扩展解释

“黄童”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文学用法综合理解:

一、指代幼童 因孩童毛发未完全变黑,故以“黄”形容其发色特征。该用法常见于古典文学,例如:

二、特指东汉名士黄香 黄香因孝行与才华闻名,十二岁被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出自《后汉书·文苑传》),后世常以“黄童”代指他。例如:

延伸用法 “黄童”常与“白叟”组合为成语,如“黄童白叟”或“白叟黄童”,表示老幼群体。明代《衣锦还乡》第四折有“白叟黄童,焚香顶礼”的描述。

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人物典故和文学意象,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鹰板城渚口博采众长伯岳部者澹濧诞僻德薄才鲜断片短书顿卧恶征沸耳丰牺盖藏鳱旦勾头探脑广而言之馉餔皇历混阖虎气见弹求鸮鉴取涧阴阶除凈发进口金泥击钟食举发军鞞空勤枯尸砾石屋面録用脉动蛑贼憵朴奇诞穹穹入己石笔侍鬟诗库市物施医受领疏客搜逻宿德塔尔寺桃花运铁围城通诉完宥尾大紊碎文玩闲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