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悌的意思、恺悌的详细解释
恺悌的解释
亦作“ 愷弟 ”。和乐平易。《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 注:“愷,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 宣 为人恭俭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词语分解
- 恺的解释 恺 (愷) ǎ 快乐,和乐:恺悌(和颜悦色,易于接近)。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悌的解释 悌 ì 敬爱哥哥,引申为顺从长(僴 )上:孝悌。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恺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ǎi tì,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基本释义
-
和乐平易:形容性格温和、待人亲切,常用来赞美君子的品德。
- 例如:《左传·僖公十二年》中提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意为和善的君子会得到神的眷顾。
- 郭沫若在《苏联纪行》中描述人物“慈祥恺悌”,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含义。
-
兄弟友爱:部分典籍中强调兄弟之间的和睦关系,如“恺”代表友爱,“悌”指顺从兄长。
词源与出处
- 经典文献:
- 《诗经·大雅》有“岂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之句,体现其作为君子美德的象征。
- 汉代《汉书》用“恺弟”代指性格宽厚聪慧之人。
使用场景
- 形容人物品性:多用于描述性格谦和、易亲近的人,如“恺悌之风”“恺悌之德”。
- 人名寓意:作为名字时,寓意快乐、和谐,或表达对谦恭品德的期许。
补充说明
- 现代使用中,“和乐平易”是更常见的解释,而“兄弟和睦”的用法相对较少。
- 需注意“恺悌”与“孝悌”的区别:前者侧重宽厚待人,后者强调孝敬长辈、友爱兄弟。
如需进一步了解经典用例,可参考《左传》《汉书》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恺悌》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善良和友善。该词由两个部首组成:恺(心部)和悌(忄部),共有13画。《恺悌》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书》中,它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德性之一。
在繁体字中,恺悌的写法保持不变。恺字在繁体中也保持为恺,悌字则保留为悌。
在古代汉字中,恺字有一种不同的写法,即“鎧”,该写法在汉字正字法中被废除。而悌字则没有其他常见的古代写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恺悌》一词的例句:
1. 他对待弟弟非常恺悌,总是以身作则,帮助他成长。
2. 这个社区的居民关系十分和睦,人人恺悌相待。
下面是与《恺悌》相关的组词:
1. 悌爱(tì ài):尊敬和爱护亲兄弟。
2. 悌经(tì jīng):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有关的章节。
与《恺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和善(hé shàn):温和友善,善良的性格。
2. 仁爱(rén ài):善良和宽容的品质。
与《恺悌》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奸诈(jiān zhà):行为狡诈,不诚实的性格。
2. 冷漠(lěng mò):不关心他人,缺乏热情和同理心。
总结一下,《恺悌》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善良和友善。它由恺(心部)和悌(忄部)两个部首组成,有13画。在繁体中,恺悌的写法保持不变。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书》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在古代汉字中,恺字还有一个不同的写法“鎧”,而悌字没有其他常见的古代写法。与《恺悌》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和善和仁爱,相反的词语包括奸诈和冷漠。
别人正在浏览...
澳甲白马氐半低不高豹论备舍宾接禅慧车轖持异春芽错躬到场搭识笃诲钝冥个旧市更衣悍激盒子炮呴俞圜墙奸贪谫微金刚老儿当凈财京牧继宗絶巘开出课税老东西牢脉两属马黄茂年呶呶唧唧纳佑怕死澎涨漂女墙风壁耳茜罗前徒倒戈谦祗七命榷厘曲附三击掌埏蹂神神鬼鬼实字手诏说誓司候梭子挞市瓦解冰泮瞎账谢馆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