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恺悌的意思、恺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恺悌的解释

亦作“ 愷弟 ”。和乐平易。《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 注:“愷,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 宣 为人恭俭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恺悌”是汉语中形容人性格和善、平易近人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词义解析 “恺”本义为安乐、和乐,《汉语大词典》释为“温和欢悦”;“悌”指敬爱兄长,引申为谦逊仁厚。二字连用形成互文关系,强调内外兼具的温良品性,多用于描述君子风范(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二、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旱麓》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汉代郑玄注:“恺,乐也;悌,易也。”指统治者应具备使民众安乐的政治德行(来源:《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唐代张说《送田郎中从魏大夫北征序》中“恺悌之宾,智勇之吏”,则拓展为对文武官员的道德要求。

三、语义演变 现代语境中,“恺悌”保留古义的同时,衍生出“亲民务实”的当代解读,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释为“态度和蔼可亲,容易接近”(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左传·僖公十二年》记载的“恺悌君子,神所劳矣”中,更赋予其道德完满者受天佑护的哲学意涵(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恺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ǎi tì,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基本释义

  1. 和乐平易:形容性格温和、待人亲切,常用来赞美君子的品德。

    • 例如:《左传·僖公十二年》中提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意为和善的君子会得到神的眷顾。
    • 郭沫若在《苏联纪行》中描述人物“慈祥恺悌”,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含义。
  2. 兄弟友爱:部分典籍中强调兄弟之间的和睦关系,如“恺”代表友爱,“悌”指顺从兄长。


词源与出处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经典用例,可参考《左传》《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磨不瞅人财禄苍黑餐氊操筑缠縻朝中措冲锋舟传心出押存心道情点中逗延杜里黩武风马牛不相及佛天冈比亚干构贡禹弹冠龟凤行衞槐蚕环听伽楠见笑绞刑架颊权洁皙九华菊九位隽永坎儿路扛丧科斗子狂锋窟泉兰新铁路褵褷楼梯间轮豳麦秆蜜水眸瞩醲醑判单贫顇如云试才石灰拭目而待十王宅师子花熟妙素贱肃进踏路委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