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壞劫的意思、壞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壞劫的解釋

佛教語。成、住、壞、空四劫之一。謂火、水、風等“大三災”毀滅衆生和世界這一時期,凡曆二十小劫。《法苑珠林》卷三:“若彼住經壞劫者亦不然,增上福力生彼處故。”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誰料壞劫到來,天地分崩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壞劫(huài jié)是佛教術語“劫”(梵語kalpa)的一個特定階段,指宇宙周期中世界毀壞的時期。其釋義與背景如下:


一、字義與基本定義

  1. “壞”:指破壞、崩解;

    “劫”:源自梵語“kalpa”,意為極漫長的周期。

    “壞劫”合稱:即世界進入全面毀壞的階段。

  2. 佛教宇宙觀中的定位:

    根據佛教時空觀,宇宙循環分為“成、住、壞、空”四劫(亦稱“四中劫”):

    • 成劫:世界形成;
    • 住劫:衆生居住;
    • 壞劫:世界逐步毀壞;
    • 空劫:徹底空寂。

二、壞劫的詳細過程

壞劫分為兩個階段,曆時極長(約數十億年):

  1. 有情世間的壞滅:

    此階段衆生因業力轉生他界,不再生于該世界,直至生命完全消失。

  2. 器世間的毀壞:

    自然災害逐步摧毀物質世界,順序為:

    • 火災:焚毀初禅天以下一切;
    • 水災:淹沒二禅天以下;
    • 風災:徹底摧毀三禅天以下結構。

三、文化背景與哲學意義

壞劫體現了佛教核心教義:


參考資料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壞劫”條(來源:佛學辭典線上)
  2. 《三藏法數》明·一如撰(來源:中華佛典寶庫)
  3. 《阿毗達磨俱舍論·分别世品》(來源:CBETA電子佛典)

(注: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來源名稱可驗證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壞劫”是佛教哲學中描述世界周期循環的重要概念,屬于“成、住、壞、空”四劫之一,特指世界從穩定轉向毀滅的特定階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壞劫是四劫(成劫、住劫、壞劫、空劫)中的第三階段,介于住劫(穩定期)與空劫(空無期)之間,指衆生與器世間(物質世界)逐漸崩壞的時期。此過程持續二十中劫,其中前十九劫摧毀“有情世間”(生命體),最後一劫毀滅“器世間”(物質環境)。

2.毀滅過程與“大三災”

壞劫通過火、水、風三種災難逐步破壞三禅天以下的世界:

3.時間尺度

佛教以“劫”為極長時間單位,一小劫約合1680萬年,一中劫含20小劫,因此壞劫總時長約為3360萬年。

4.文化引用

魯迅在《補天》中曾用“壞劫到來,天地分崩”暗喻世界的劇烈變動,借佛教概念表達對現實崩解的思考。

5.哲學意義

壞劫體現了佛教的無常觀,強調萬物皆遵循生滅規律,旨在破除對物質世界的執着。其周期性毀滅與重建也隱喻了生命輪回與解脫的必要性。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佛教詞典及文學文本,如需更完整學術論述可查閱《法苑珠林》等佛學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骜肆備席貝筵奔逸絶塵便待比肩接迹察子抽筋拔骨楮耳炊家子垂業醇潔大廓大論鳳環豐霄割損盥滌桂髓椒漿幻觀轘脔毀棄豁齒建嗣健傄金雞消息金神金字塔報雞日雞素鸠僝酒權目若懸珠木樨花賠損前主晴雨計欽企穹峻七事拳禍泉窩鵲畫山廠删繁山公啟濕潤疏財尚氣鼠腹蝸腸熟紙四時之氣甜甘條脅外國貨枉木葦輤文解小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