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大高远的议论。《汉书·扬雄传下》:“若夫閎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亦作“ 閎言高论 ”。 宋 欧阳修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鉅人硕德閎言高论流鑠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闳言崇议”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óng yán chóng y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解释:
指博大高远的议论,形容言辞宏伟、思想深邃,常用来赞美具有深刻见解或宏大格局的言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闳言崇议》是一个成语,意指广泛传播言论并高度赞许。它形容言辞庄重,声誉高尚,可以让人们受益并产生共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示某人的言论或观点具有重要价值,并且能够产生广泛影响。
《闳言崇议》的拆分部首是:“门”、“山”、“口”。根据《康熙字典》,闳(hóng)字的总笔画数是8画,言(yán)字是7画,崇(chóng)字是11画,议(yì)字是9画。
《闳言崇议》最早出自《史记》中的“闳言崇议”篇。该篇记录了刘邦即位后,为了让人们能够自由表达言论和建议,他创建了“闳言堂”。这个成语也因此而得名。
繁体字的写法是《闛言崇議》。
根据古代的字书记载,闳的古字形是“曲音”,表示广大的意思。言字在古代的写法是“訁”,崇字的古字形是“崇”的变体,而议字的古字形是“議”。这些古代的字形在形状上和现代略有不同,但意思和发音相同。
他在演讲中展示了一番闳言崇议,获得了听众们的一致赞许。
这位作家以其闳言崇议而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
- 闳达(形容言辞有威望、有权威) - 崇高(形容价值高尚、崇拜的) - 言论(表示个人或群体的观点或议论) - 堂堂(形容正大光明、气势磅礴)
高论、良言、善议、驳斥
庸言、歪理、妄议、无稽之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