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螳臂扼辙的意思、螳臂扼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螳臂扼辙的解释

亦作“螗臂扼辙”。犹螳臂当车。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覬,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螗臂扼辙耳。”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螳臂扼辙”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比喻力量微弱却试图阻止大势所趋的行为,含有自不量力的贬义。

出处与典故

源自宋代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用法与结构

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试图以微弱之力对抗不可逆转的趋势,如历史变革、技术进步等。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自然现象比喻,警示人们认清自身能力与形势,避免徒劳抗争。其核心与“螳臂当车”相似,但更强调对“大势方向”的阻挡。

网络扩展解释二

螳臂扼辙的意思

螳臂扼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小、不自量力的人试图阻挠强大势力的行动。它来自于《列子·汤问篇》,意为“螳螂想要阻挡战车的前进”。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顾自身实力的人盲目抵抗或反抗。

拆分部首和笔画

螳臂扼辙的拆分部首是虫、臂、辵和言。虫表示与昆虫有关,臂表示手臂,辵表示快速前进,言表示与语言相关。按照笔画来拆分,它的总笔画是27画。

来源和繁体

螳臂扼辙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散文集《列子·汤问篇》。原文如下:“汤武成坛王,百足之虫螳螂入并,乃禁遏再三以却。螳螂曰:‘吾可却乎?’汤问曰:‘主人不为相螻蟻畏,而况螳臂乎!’”在繁体字中,螳臂扼轍的“辣”字使用“轍”来代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螳臂扼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保持相似。根据古代字书《说文解字》的记载,其中“辙”字在骨篆字形中描绘了车辙的形状,而“扼”字则由“手”和“厄”组合而成。

例句

他就像是螳臂扼辙,试图阻止公司的发展。

组词

螳臂扼辙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因为这个成语本身已经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近义词

力不从心、缘木求鱼

反义词

知难而退、睥睨凡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