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核实。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汰事物之臧否,覈实古人之邪正。”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成人之美者固所不惜,但事当覈实尔。”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二疏赞误》:“凡作议论文字,须令覈实无差忒乃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世宗皇帝 密遣使就 开封 覈实,止得多装诗卷一事。”
2.犹考绩。 宋 李纲 《议责成》:“臣窃以废覈实之政,捨久任之法,而欲事功之成,虽 尧 舜 有所不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癸卯妖书附续忧危竑议》:“而皇亲 王道化 ,本内有名,竟不陞,岂其才力出诸菜佣下哉,盖 沉相公 欲右 郑 而左 王 ,故覈实之时,令亲家 史起钦 抑其功而不録。”《明史·陈修传》:“凡庶司黜陟及课功覈实之法,皆精心筹画,銓法秩然。”
“覈实”是“核实”的繁体写法,其核心含义为核对事实、查证真伪,属于书面用语。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核心
指通过调查、检验等方式确认信息的真实性或准确性。例如:“编辑需覈实稿件中的引文来源。”
历史演变
近义词
“核对”“查证”“考绩”(后者特指古代对官员政绩的考核)。
现代应用
多用于正式场景,如法律、新闻、学术等领域。例如:“警方覈实了目击者的证词。”
特殊含义
在明代文献中,“覈实”曾指官员政绩考核(如《明史·陈修传》),但此用法现已罕见。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抱朴子》《明史》等文献原文。
《覈实》(hé shí)是一个汉字词语,其含义为核对、审查事实的真实性。
《覈实》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为“見”(jiàn),表示看见,右边为“心”(xīn),表示心意。它共有12笔。
《覈实》的字形演变自古代的象形文字,在秦朝时期形成了现代的字形。
《覈实》的繁体写法为“覈實”。
在古代,由于字形的变化,有时候《覈实》的写法会稍有不同,但整体的意思并未改变。
1.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务必要对所找到的资料进行覈实,以确保准确性。
2. 我们应该对传闻进行覈实,不能轻信一些未经证实的言论。
1. 覈查(hé chá):核查、审查。
2. 实事求是(shí shì qiú shì):注重事实,追求真实。
近义词:核实、查证。
反义词:虚假、不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