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恒诰的意思、恒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恒诰的解释

犹恒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优文封策,则气含风雨之润;敕戒恆誥,则笔吐星汉之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恒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éng gào,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恒诰”由“恒”(意为永久、不变)和“诰”(指古代帝王或官府的训诫文告)组成,最初指长期有效的训诫或法令。但在实际文献中,该词更偏向“恒训”之意,即常规的教导或训示。


详细解释

  1. 词义来源

    • 根据《文心雕龙·诏策》记载(南朝梁·刘勰):“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表明“恒诰”用于帝王敕令、告诫类文书中,强调其文辞庄重、效力持久。
    • 部分学者将其解释为“恒训”,即长期奉行的规范或教诲。
  2. 使用场景

    • 多出现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典籍中,如诏书、策令等,体现权威性和规范性。

权威性辨析


“恒诰”可理解为长期奉行的训示或规范,常见于古代文献的敕令文告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心雕龙》原文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恒诰的意思

《恒诰》是指一种持续有效的皇家命令或法令。它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力,有着不可撤销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心、讠、告。

拆分笔画:12画。

来源

《恒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定公十九年》中,后来成为专指皇帝的敕令。

繁体

《恒诰》的繁体字为「恆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恒诰」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变化。比如,「恆」部分可能会写作「恒」,「誥」部分可能会写作「诰」。写法的变化主要受当时书法风格和个人习惯的影响。

例句

1. 皇帝下达一道恒诰,要求全国各地执行。

2. 古代皇帝常常用恒诰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命令。

组词

1. 恒久:表示持久、长久的意思。

2. 诰命:表示君主的命令和旨意。

3. 恒心:表示坚定不移的心意。

近义词

1. 敕令: 表示君主下达的命令或法令。

2. 旨意:表示君主的意旨和要求。

反义词

1. 撤销:表示废除、取消。

2. 取消:表示使无效、终止。

别人正在浏览...

帮护抱蔓摘瓜跋滞北洋军阀表祃播糠眯目财寶常驻陈述句池渊除闇摧兰折玉冬底断场防嫌方质犯颜苦谏附同躬圭宫袖和平共处红霞米厚积昏翳火华借坡下驴憬然有悟连中列翅聆受漓澌禄里緑桂马人明谕年底泥母女伴女壻滂母喷吐平脱青草山青篷柔筋脆骨三亲六故商雒噬搏诗阄熟耕恕直泰尊特级同喜通志透过土模县鄙相和歌小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