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 末一支农民军的称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脛……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后汉书·伏湛传》:“大肜、高胡望旗消靡,铁脛、五校莫不摧破。”
“铁胫”是一个历史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铁胫”指西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称号,见于《后汉书》记载。该部队与铜马、大肜、高湖等起义军齐名,曾聚集数百万人规模(《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后汉书》两次提及:
该称号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用身体部位命名的特点(如铜马、铁胫等),可能暗含对自身战斗力的标榜,或朝廷对其「难以剿灭」特征的概括。
建议需要学术引用时,可直接查阅《后汉书》原文核实具体语境。
《铁胫》是一个简体中文词汇,通常指的是战士、士兵穿戴在腿部的铁制护具,用来保护胫骨。
拆分部首:金 (jīn)、月 (yuè)
笔画数:15画
《铁胫》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铁》表示由铁制成的,指示其材质。《胫》则是指腿的部位,即小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士兵战斗时会戴上铁胫来保护自己。
繁体字为「鐵脛」。
在古代汉字中,「铁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义相同。
1. 战士们,记得佩戴好铁胫以保护自己的腿部。
2. 在古代战争中,铁胫是士兵们重要的护身装备。
1. 铁胫甲(指铠甲上的护腿部分)
2. 铁胫子(指带有铁质护具的腿部防护装备)
铁脚、铁护脚、铁脚镣、铁腿
素脚、裸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