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行反常。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王者心有所惟,意有所想,未形颜色,则五星推移,阴阳乖动;以此观之,知天之与人相去不遐。”
“乖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和用法区分:
基本解释
指事物运行或发展出现反常状态,常见于古代典籍。例如《后汉纪·灵帝纪上》提到“阴阳乖动”,描述自然规律失衡的现象。
来源与用法
源自晋代袁宏的史学著作,多用于描述天象、社会秩序等宏观层面的异常,如“五星推移,阴阳乖动”。
基本解释
现代词典中部分收录为成语,由“乖”(灵巧)和“动”(行动)组成,形容人或动物动作敏捷、灵活。
使用场景
适用于形容运动员、小动物等轻快的行为,例如“运动员动作乖动,迅速得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纪》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乖动》(guāi dòng)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指人的行为或举动得体、合宜,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期望。
《乖动》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乖(一丿乙)和动(亻重)。
《乖动》的来源不十分明确,但在古代已经有使用。繁体字中,乖动分别写作「乖動」。
在古代汉字中,乖动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主要篆书和隶书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在字体形状上有些变化。
他的举止优雅得体,真是《乖动》的典范。
《乖动》常用的组词有:乖巧、乖戾、乖张等。
与《乖动》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得体、规矩、得当。
与《乖动》意思相反的成语有:失态、放纵、不守规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