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爱修饰仪容。借指重视道德修养。《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纷独有此姱节?” 洪兴祖 补注:“皆言好自脩洁也。”
“好脩”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体现,以下是详细解释:
“好脩”读作hǎo xiū,字面意为“喜爱修饰仪容”,但更多用于比喻重视道德修养。这里的“脩”通“修”,指修身养性,强调内在品德的提升。
该词最早见于《楚辞·离骚》中的名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洪兴祖补注解释为“好自脩洁”,即洁身自好、注重修养。此外,部分文献(如)提到《论语·子罕》中的“文”,认为“好脩”与儒家道德修养观相关,但需注意此说在其他权威来源中未明确提及。
“脩”本义为干肉(如“束脩”指古代学生给老师的酬金),但在“好脩”中通“修”,取“修饰、修养”之意,强调内外兼修。
如今,“好脩”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中,形容人注重内在修养和外在仪态的统一,具有古典文化意蕴。
总结来说,“好脩”通过外在修饰的意象,传递了对内在道德修养的重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楚辞》原文及权威注疏。
好脩(hǎo xiū)是一个汉字词语,是由“好”和“脩”两个字组成的。它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表示修养、修行、修饰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好脩中的部首分别是“女”和“⺡”。其中,“女”是表示女性的意思,“⺡”则是表示疾病的意思。好脩的总笔画数为13。具体拆分后,“好”有5画,“脩”有8画。
好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出自《庄子·德充符》:“宇宙之数,无法度;万物之理,不可推。踵理而行,应机而动,所以窍不塞,腑不脽,无形无象,不可名。合于天道者则时天开,合于地理者则时地⻗电山。”此处的“腑不脽”即指修养完善。好脩在繁体字中的形式为“好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好脩以篆书、隶书、楷书的形式流传下来。篆书中,好脩的字形较为古朴,书写简洁;隶书中,好脩的字形波澜壮阔,笔画平稳有力;而楷书中,好脩的字形优雅流畅,书写清晰整齐。
1. 他一直坚持修行,心态和身体都保持得非常好脩。
2. 学习好脩的艺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
组词:好学、好听、好看、好意、好奇、好友。
近义词:修身养性、自律、提升、养成。
反义词:懒散、放纵、随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