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thrifty and ******] 俭省朴实
既俭朴又大方
亦作“ 俭朴 ”。节俭朴实。 唐 白居易 《策林一·黄老术》:“夫欲使人情俭朴,时俗清和,莫先於体 黄老 之道也。” 明 张时彻 《明开国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俗尚俭朴,有 唐 风之遗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恒王置产》:“﹝ 恒王 ﹞幼袭父爵,性严重俭朴。” 茅盾 《幻灭》八:“ 黄医生 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俭朴,耐劳,又正直。”
见“ 俭朴 ”。
“俭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ǎn pǔ,由“俭”和“朴”两个语素构成,属于并列式合成词。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
指生活或作风上俭省朴素,既强调物质上的节约,也包含精神上的质朴。例如:“服装俭朴”“生活俭朴”。
近义词
简朴、朴素、节俭、节约、俭省。
反义词:奢侈、奢华、浪费、挥霍。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白居易《策林一·黄老术》中提到“人情俭朴,时俗清和”,强调节俭朴实的社会风尚。
现代应用
常用于描述个人生活作风或社会风尚,如“中华民族具有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亦可形容具体事物,如“俭朴的衣着”“俭朴的居所”。
“俭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观紧密相连,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被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原则。相关成语如“省吃俭用”“克勤克俭”也反映了这一价值观。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法或文化背景,可参考以上标注的权威来源。
俭朴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亻(人)和木(树木)。其中,亻为人的偏旁部首,木为一个独体字。
俭朴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史记·劝学篇》:“故为人君者,愈俭则民愈厚。愈朴则民愈易任也。”意思是说,一个君主越是俭朴,百姓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就会更加深厚。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品质,即生活俭朴和性格朴素。
在繁体字中,“俭朴”写作“儉樸”,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部首和笔画。繁体字的书写方式与简体字有所不同,但词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俭字写作“傔”。而朴字原本是“樸”的古体。虽然字体发生了变化,但词义一直保持不变。
以下是一些关于俭朴的例句:
1. 他过着俭朴的生活,节省每一分钱。
2. 她的家庭很朴素,没有奢华的装饰。
3. 他的个性俭朴,不喜欢奢侈或浮夸的生活方式。
与俭朴相关的组词有:
1. 俭省:指克制消费、精打细算。
2. 朴实:指人的性格纯真、不做作。
3. 节俭:指克制消费、避免浪费。
与俭朴近义的词语有简朴、素朴、朴素等。
与俭朴反义的词语有奢华、奢侈、浮夸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