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求瘼的意思、求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求瘼的解释

谓访求民间疾苦。 唐 陆贽 《请依京兆所请折纳事状》:“求瘼救灾,国之令典。”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蠲赋频求瘼,祥刑念好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求瘼

“求瘼”是一个汉语书面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体察、探求民间疾苦,常用于描述执政者或上位者关心百姓生活困苦的行为。以下从释义、语源、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解析

    • 本义为“寻找、探索”,引申为“关注”“探问”。
    • 指疾病、疾苦,后泛指民生困苦。《说文解字》释为“病也”。

      合成义:主动探求民间疾苦,体现对民众困境的关怀。


二、典故与语源

“求瘼”典出《诗经·大雅·皇矣》: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莫”通“瘼”)

意为周王考察四方,体察百姓疾苦。此句为后世“求瘼”的语源依据,凸显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求瘼:访求民间疾苦。

    例:唐代李绅诗《新楼诗》:“封疆多难正经纶,台阁如何不用君?自是此身知济物,敢言良吏解求瘼。”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指统治者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困苦。


四、用法与例句


五、近义与反义词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15年。
  4.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求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ú mò,其核心含义为访求民间疾苦,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切。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二、引证与用法

  1. 唐代陆贽《请依京兆所请折纳事状》
    文中提到“求瘼救灾,国之令典”,强调体察民情、赈济灾患是国家的根本制度。
  2. 清代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
    诗句“蠲赋频求瘼,祥刑念好生”进一步说明减免赋税、关注民生是仁政的表现。

三、现代意义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可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形容政府或组织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

若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古代政治文书或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哀吹豪竹百鄽保呈襃述长从陈露愁结疮害大小虎登臣都省非人赴节驸騄感戴刮野扫地固获龟藏鼾卧豪胆简宪交付皛溔金隄樛蟠就室积微致着髻鸦机约卷缩绝口坤旦劳累利得令主龙足麻经儿蒙馆脑室泥驳铺户谦损起毛倾景仁皇乳媪睿武上盗施不望报飔厉屠所牛羊外电枉挠望游纨绮子弟猥谈无一可哓喋嚣叫歇斯的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