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访求民间疾苦。 唐 陆贽 《请依京兆所请折纳事状》:“求瘼救灾,国之令典。”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蠲赋频求瘼,祥刑念好生。”
“求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ú mò,其核心含义为访求民间疾苦,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切。以下是详细解析: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可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形容政府或组织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
若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古代政治文书或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求瘼》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刻意寻求病痛、灾祸或不幸等不道德手段的行为。
《求瘼》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求”和“疒”。其中,“求”作为左部,表示“寻求、追求”的意思,“疒”作为右部,表示“疾病”的意思。
《求瘼》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求瘼》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敦传》中。此文描写了王敦为了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采取了不择手段、不择死活的行为,最后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为达到自己目的而不顾一切后果的行为。
《求瘼》的繁体字为《求瘼》。
在古时候,《求瘼》这个成语的一种古体写法是“求藐”,意思相同,只是字形不同。
他为了得到那个职位,竟然求瘼去害人。
相关的组词有:
- 求全:为了整体利益而不计个人得失
- 求实:追求真实、实际的结果
- 求同:寻求共同点、一致意见
- 求索:追求知识、真理等
近义词有:
- 求全:为了整体利益而不计个人得失
- 求得:努力争取并实现某个目的
- 求贤:寻找有才能的人才
- 求知:追求知识、学问等
反义词有:
- 追求:积极寻求、争取
- 求乐:追求快乐、幸福
- 求福:追求好运、祝福
- 求荣:追求荣誉、名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