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谨慎。《书·微子之命》:“恪慎克孝,肃恭神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自膺上嗣,毓德春闈,恪慎于厥躬,祇勤于大训,必能诞敷至化,安劝庶邦。” 明 李东阳 《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王君墓碣铭》:“故 瓚 美文翰,以恪慎称於官焉。”
“恪慎”是由“恪”与“慎”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表示恭敬而谨慎的态度。《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恭敬谨慎”,强调言行举止中兼具敬重与细致的特点。从单字解析来看,“恪”本义为恭敬、恭守,《说文解字》释为“敬也”,常用于“恪尽职守”等语境;“慎”则指小心、审慎,《尔雅·释诂》注为“谨也”,如“慎终如始”等用法。二字组合后,词义叠加强化,多用于描述对职责、礼仪或道德规范的高度自律。
该词的古典出处可追溯至《尚书·周书》,其中“恪慎克孝”一句,以“恪慎”形容周成王恪守孝道的庄重态度。清代典籍《日知录》亦载“臣子恪慎匪懈”,体现其在传统伦理体系中的规范性意义。现代汉语中,“恪慎”属于书面雅语,常见于表彰性文书中,例如“恪慎奉公”“恪慎其行”等表述,多用于强调对职责或操守的持守。
“恪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恭敬谨慎,常用于形容为人处世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言行恭敬而谨慎,强调对人或事的尊重与认真态度。例如《书·微子之命》中提到“恪慎克孝,肃恭神人”,即通过恭敬谨慎的行为体现孝道。
文献出处
近义词与用法
主要近义词为“敬慎”,两者均含恭敬、慎重之意。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如评价他人品德或描述历史人物行为规范。
语义演变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古汉语中常见,尤其在表彰人物德行时,强调内外兼修的庄重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尚书》《新唐书》等原始资料,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拔慢步八面见光邦君抱素怀朴背誓边疆尘缁床公床婆,床公床母盗金雕筵底法杜贰辅臣感惭枸那钩赜鬼窟锅魁寒肤悍谬弧菌价傧嘉靖角化燋虑结蜣镜察进退维谷酒慈卷梁军衆凌波军矛戈免征目光炯炯喷雪强唇劣嘴青斾清语驱羊旧节热窝儿柔逊三足乌伤人煽情生辰吉帖市粜事行说白遂进他方恬熙文履龌齱汙膺现反相惊伯有消惫小国小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