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寅台的意思、老寅台的详细解释
老寅台的解释
旧时对同僚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董知县 道:‘倒没甚么事,只有个做诗的朋友在贵治,叫做 牛布衣 ,老寅臺青目一二,足感盛情。’”参见“ 同寅 ”。
词语分解
- 老的解释 老 ǎ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老当益壮。老朋友。老练。老化。少年老成。老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大爷。 极,很:老早。老羞成怒。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携幼。老有所为(唅
- 寅台的解释 旧时同僚之间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向知县 问 董知县 可有甚么事托他, 董知县 道:‘倒没甚么事,只有个做诗的朋友住在贵治,叫做 牛布衣 ,老寅臺青目一二,足感盛情。’”
专业解析
“老寅台”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尊称,主要用于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官场或文人交往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解析:
-
“寅”的含义与来源:
- “寅”在此处并非指地支中的“寅”,而是取“同寅”之意。“同寅”一词源自《尚书·皋陶谟》中的“同寅协恭和衷哉”,原指君臣之间当同其寅畏(敬畏),协其恭敬。后世引申为同僚、同事之间的相互敬称与协作关系(参考:《汉语大词典》,“同寅”词条释义;王力《古代汉语》对典籍用语的解释)。
- 因此,“寅台”即是对同僚、同官、同事的尊称,类似于“大人”、“先生”、“台端”,含有敬意。
-
“老”字的修饰作用:
- “老”在此处并非指年龄上的绝对老迈,而是一种表示尊敬、亲近或资历的敬语前缀。
- 加在“寅台”之前,构成“老寅台”,其含义更侧重于表达对这位同僚的高度尊敬、亲切感或对其资深地位的认可。它比单纯的“寅台”显得更为恭敬和亲近。
-
“台”字的尊称性质:
- “台”在古代常用于对人的尊称,如“兄台”、“台甫”、“台驾”等。“寅台”中的“台”同样起到尊称的作用,与“寅”结合,专用于尊称同僚。
综合释义:
“老寅台”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官场和文人书信往来中,对同僚或同事的一种极为尊敬且略带亲切的称呼。它强调彼此是同僚关系(“寅”),并通过对“老”和“台”的运用,表达对对方的敬重、亲近之情以及对对方地位或资历的推崇。
使用背景与现状:
- 历史语境:该词主要用于旧时的公文、书信或正式场合的口头称呼中,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礼仪和等级制度的产物。
- 现代汉语:随着社会制度和称谓习惯的变迁,“老寅台”一词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成为一个历史词汇。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历史小说或特定文化语境中。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同寅”、“台”(尊称用法)等词条有详细解释,是理解“老寅台”构成的基础。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了大量古代汉语词汇和尊称用语,有助于理解“寅台”、“老”作为敬语前缀的用法。
-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在讲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礼仪用语时,常涉及此类尊称的来源和用法。
- 明清小说、尺牍(书信)文献:如《儒林外史》、明清官员奏疏或私人信札中,可找到“寅台”、“老寅台”等称谓的实际用例,是研究其具体使用情境的一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老寅台”是一个源自明清时期的旧称,主要用于古代官场或文人之间,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词义:旧时对同僚的尊称,多用于官场或文人交往中,带有敬重之意。
注音:lǎo yín tái(ㄌㄠˇ ㄧㄣˊ ㄊㄞˊ)
详细背景
-
词源与用法
- “寅台”中的“寅”本指地支第三位(对应虎年),但在此词中并无生肖含义,而是代指“同僚”。
- “老”为前缀,表示尊称,类似“老兄”“老先生”。
- 该词常见于清代文学作品,如《儒林外史》第23回中,董知县称向知县为“老寅台”,意为请求对方关照友人。
-
相关延伸
- 同义词:同寅、寅友(均指同僚)。
- 争议解释:部分资料(如)提到“老寅台”形容“老成稳重之人”,但此说法缺乏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
“老寅台”是典型的旧时官场敬语,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儒林外史》原文或清代官场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堕俱举爆烈编码比翼连枝称王称伯尘累床头金尽除疾从此往后淬镜撮抄单阏登月舱颠癎冯轼风抟雰霾分星拨两富骨庚帖刮脸观政顾视鼓冶海冰虹梁花工黄褐曶鼎奬眷焦旱椒料嘉胜金莲宝相金檠鸠资具叙灵素吝色卵裂履绳马公帐马骑灯没中对门阖面审名垂千秋砰磅轻驾蛩螀市民衰退岁丰太平岛搪布挑脚童乌瓦丝舞姿遐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