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队正的意思、队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队正的解释

犹队长。 陶成章 《浙案纪略·濮振声传》:“﹝ 白布会 ﹞以五人为伍,有伍长,五伍为偏,有偏师,二偏为队,有队正,二队为哨,有哨官,是曰百夫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队正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的基层军官称谓,主要职责为统领小型作战单位。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源于府兵制编制,《旧唐书·职官志》记载:“每队五十人,置队正一人。”《中国历史大辞典》明确指出队正属“九品武官”,负责日常训练与战时指挥。

在职能划分上,《唐代府兵制度考》载其需执行“点验兵械、校阅武艺”等具体事务,并承担“行军列阵首责”。宋元时期随着军制改革,该职逐渐被“都头”“百户”等称谓取代。现代汉语中,“队正”作为历史词汇保留在《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特指古代军队的基层指挥官。

文献记载方面,《通典·兵典》详述其选拔标准:“择勇健者为之”,《新唐书·兵志》则载明其晋升路径:“有功者迁旅帅”。这些史料印证了队正作为军事体系重要环节的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队正”是古代军事组织中的基层官职,主要存在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队正”指军队中统领一队的低级军官,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队长”。其名称源于古代军事编制,如陶成章《浙案纪略》记载:“以五人为伍,有伍长;五伍为偏,有偏师;二偏为队,有队正”,表明队正为管辖50人规模的基层指挥官。

二、历史演变与职责

  1. 隋代起源
    隋炀帝时期,将原将军府中的“都督”(正五品)改称“队正”,并增设副职“队副”。
  2. 唐代制度
    唐代沿袭此制,每府设队正20人(正七品上阶)、副队正20人(正七品下阶),每队统辖50名府兵,成为府兵体系中最基层的军官。

三、组织结构

四、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如)将“队正”解释为成语,形容集体纪律严明,但此用法非主流,更多见于现代引申,需注意与历史官职的区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浙案纪略》或唐代兵制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穰邦禁保卫仓史长虹觇探承包商衬领传飱打孽殿下雕红漆东床佳婿断壁残璋服众高空鬼头关窍郭郎子行子恨相知晚花翠还乡队灰骨火烔火羊夾袢解军急忿机敏惊慴恐竦揽察老母门藩面子话杪冬脑桥齧雪攀个大扑罚钱钱青镫穷迫裘马轻肥去思扔弃阮生嗟伤鳞入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试令水区树援四皓私厚宿赋通情达理驮铃枉临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