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文选·刘琨<答卢湛>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 吕向 注:“兰桂,喻君子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之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卢文弨 补注:“兰、桂,皆有异香。以喻怀才抱德之士,耻为若人之所为也。” 元 麻革 《密国公挽词》:“零落伤兰桂,孤高叹凤鸞。” 清 顾炎武 《哭顾推官》诗:“二子各英姿,文才比兰桂。”
(2).比喻子孙。参见“ 兰桂齐芳 ”。
“兰桂”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主要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兰
指兰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丛生,春季开花,香气清雅。《说文解字》释为“香草也”,自古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来源:《说文解字·草部》(中华书局1963年版)。
桂
指桂花树,常绿乔木,秋季开花,香气馥郁。《本草纲目》载其“丛生岩岭间,谓之岩桂”,寓意美好与尊贵。
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版)。
合称“兰桂”:泛指兰草与桂花两类香木,常并列使用以强化芬芳、高雅的意象。
君子德行的隐喻
受屈原《楚辞》以香草喻美德的影响,“兰桂”成为品性高洁的象征。如《文选·张衡〈思玄赋〉》注:“兰桂喻贞亮之节。”
来源:《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
贤才与俊杰的代称
魏晋后,“兰桂”引申指贤能之士。如《晋书·谢玄传》赞谢氏子弟:“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后世遂以“兰桂齐芳”喻家族人才辈出。
来源:《晋书·卷七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美好事物的并称
诗词中常借“兰桂”渲染雅境,如李白《赠友人》诗:“兰生不当户,桂吐更飘香。”
来源:《全唐诗·卷一六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
语出《红楼梦》续书,喻子孙昌盛显达:“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来源:高鹗《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并援引经典文献佐证。因未检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故标注原始文献版本信息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兰桂”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解析:
植物象征
兰指兰花,桂指桂花。二者均为芳香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分别代表高雅纯洁(兰花)与高尚美好(桂花),常被用来比喻具有杰出才华或高尚品德的贤人君子。
文化隐喻
兰桂也被用于形容子孙后代,尤其与成语“兰桂齐芳”关联,表示子孙同时显贵或家族繁荣昌盛。例如古语“椿萱并茂儿孙喜,兰桂齐芳父母欢”,即用兰桂代指家族人才辈出。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引用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白嚼蛆不拔之志沧浪子超今越古陈俗宠待逴绝巑丛单口稻子貂珰董帅多采飞挝蜂狂蝶乱奉饷覆海移山改编勾卒观覩会絮翚衣讲懽见托吉从箕山之节咎陶镌心铭骨颽风空亡酷能陵篡领务没正条明亮隔悯愧魔影目眩神摇内酝片晌千秋岁引穷巷陋室铨序融融入院山峡衰陋水滴石穿耸耸索战讨索天生地设铁心铁意同耆头行人嵬嶷陷锋贤明校脩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