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拉丁化的意思、拉丁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拉丁化的解释

用拉丁字母拼写语言。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中国语拉丁化;到大众中去学习,采用方言;以至要大众自己来写作,都不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拉丁化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1. 文字系统的转写

    指将非拉丁字母文字(如汉字、西里尔字母等)转换为拉丁字母拼写体系的过程。例如汉语拼音方案将汉字读音用拉丁字母标注,实现发音标准化(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即基于此原则制定。

  2. 语言改革运动

    特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推动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主张用拉丁字母替代汉字以促进扫盲。该运动虽未全面推行,但为后续汉语拼音方案奠定基础(来源: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

  3. 学术与文化传播现象

    在学术领域(如生物学、医学),拉丁化指用拉丁文命名术语以实现国际规范统一。例如物种学名(如“Homo sapiens”)、解剖学术语均采用此形式(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

应用场景: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官网链接
  2. 教育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政策文件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7098:2015《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标准详情

网络扩展解释

拉丁化(Latinization)指用拉丁字母拼写非拉丁文字语言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促进跨语言交流、简化学习或适应技术需求。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 定义与基本形式
    拉丁化是将非拉丁文字(如汉字、西里尔字母等)转换为拉丁字母的拼写系统。例如,汉语拼音将汉字“北京”转写为“Běi jīng”。其目标包括注音辅助(如拼音)和替代书写(如特定技术场景)。

  2. 历史背景与应用

    • 全球实践:美国殖民时期开始用拉丁字母书写英语,后续移民潮推动西班牙语等语言的拉丁化。
    • 汉语领域:鲁迅曾提倡通过拉丁化促进大众学习,主张结合方言简化书写。
  3. 汉语拉丁化的双重目标

    • 第一步:用拼音标注汉字发音,形成国家标准(如汉语拼音)。
    • 第二步:在汉字不便使用的场景(如国际交流、信息技术)用拉丁字母传递信息。
  4. 争议与平衡
    拉丁化虽提升语言普及效率,但也可能削弱传统文化载体(如汉字)。因此,实际应用中常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完全替代原有文字系统。

如需更详细案例或历史脉络,可参考相关语言学资料或文化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鬼北寺塔秉珪并容徧覆避事布索材勇鼚鼓轩舞沉谋重虑冲激电影蹲纵梵楼福宇工丽豪气元龙轰轰锵锵后进后彦怀愿洹水婚期交体捷便径轮静念精装凯旋门叩马坤舆括结梁山吟卖科鸣石磨衲摩托车男孩儿挠抗鸟栖蹑球攀凤鯆魮暴炙倾陷情兴企效雀豹瞿目缩舌上陈绳一戒百使不得食禄熟食委托书五方五颜六色香薷絃心歇絶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