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笔论的意思、笔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笔论的解释

谓以文字发议论。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安危之际,文人不与,无能建功之验,徒能笔论之效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笔论”一词有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词语本义

指以文字发议论,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东汉王充在《论衡·超奇》中写道:“安危之际,文人不与,无能建功之验,徒能笔论之效也”(),强调文人通过文字表达观点而非直接参与实务。

二、书法理论著作

特指东汉书法家蔡邕的《笔论》(),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核心观点包括:

  1. 艺术本质
    提出“书者,散也”,认为书法是抒发情怀的艺术,需在创作前“散怀抱,任情恣性”,摒弃杂念()。
  2. 创作要求
    • 准备阶段:需“默坐静思”达到庄重专注的状态;
    • 书写过程:强调“心气平和”,字体需取法自然物象(如虫食木叶、利剑长戈等),体现动态美感()。
  3. 美学价值
    主张书法应“纵横有可象者”,即通过结构布局表现自然界的生动意象,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三、历史意义

《笔论》被宋代《书苑菁华》收录后得以流传,成为研究古代书法理论的关键文本,尤其对后世“书为心画”的审美观影响深远()。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笔论》是什么意思

《笔论》是指关于书法、绘画等艺术的评论和论述。它是从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角度,对于书法和绘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等技法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的一种文体。

《笔论》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汉字的构成特点,可以将《笔论》拆分为“竹”、“聾”、“言”三个部首。其中,“竹”是由四个笔画构成,“聾”是由五个笔画构成,“言”是由言字自成部首。

《笔论》的来源

《笔论》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梁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开坛否隔》中,是中国古代艺术评论的重要篇目之一。它是古人对于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研究和思考的产物,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了对于艺术理论、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参考。

《笔论》的繁体

《笔论》的繁体字为《筆論》,在繁体字中,“纟”取代了简体字中的“竹”,使字形更加复杂。繁体字常用于港、澳、台等地区,以及一些传统文化保护和研究机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笔论》为例,在古代的字写法中,“竹”字的上横直接与下横相连,形成一个平整的横。而现代字写法中,“竹”字的上横和下横是分开的。古代字写法的变化是汉字演变的历史见证,体现了汉字书写的发展和变革。

《笔论》的例句

下面是《笔论》的一则例句:

“此书法家笔论精湛,对于字体的造型和笔画的运用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笔论》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书法、绘画、艺术、评论、论述。

近义词:书评、笔记、文论。

反义词:画家、书法家。

别人正在浏览...

白澄浆半格诗谤忌暴公子宝精北路鱼表暴嬖惑策官长股趁风春王园初夏粗窥达官显宦帝友阇婆婆达放失繁庑覆瓿告竭高祖父含蓄见机而作金吹矜恕机身连枝分叶渌醽落套铭佩疲倦黔皁乔人物气骄志满秋霰欋推人市深呼吸身尤事色石璺手伎水陈硕问庶羞洮靧贴板通连童奚脱气晩雕王侯孙宛延纹丝不动武偃衔沙填海枭蛇鬼怪蟹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