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 中国 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 清 康熙 时制定。 光绪 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规定库平为权衡的标准,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清史稿·食货志五》:“ 光绪 十四年, 张之洞 督 粤 ,始用机器如式试铸(银元), 李鸿章 继任续成之,文曰‘ 光绪 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广东省 造’,幕绞龙。”
“库平”是清代至民国初期用于政府财政收支的银两衡量标准,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库平是清政府户部(相当于财政部)制定的官方银两计量标准,主要用于税收征收、国库银两出纳等官方财政活动。其名称中的“库”指国库,“平”意为衡量标准。
清代还存在多种银两计量标准:
随着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政策实施,库平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注意:将“库平”解释为“公平、公正”的成语,这与历史文献中的定义不符,可能为误载。建议以财政计量标准释义为准。
《库平》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它的意思是“储存平等”。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存放财物或资源的地方,并且强调平等、公正的管理和分配。
《库平》是由“贝”作为部首,由7画组成。部首“贝”表示财物、财富,笔画数多的一边表示该字的重要性。
《库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庫平」。
在古代,字形会有一些变化。虽然《库平》的基本意思仍然相同,但是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1. 这家超市的库平管理得很好,价格公平合理。
2. 地方政府需要确保储备物资的库平,以保证紧急情况时的分配公正。
1. 库存: 指存放在仓库中的物资或商品。
2. 平等: 指人与人之间在权利、地位、待遇等方面的平等。
3. 储存: 指将财物或资源储存在特定的地方。
1. 存储: 指将信息或物品保存在某处。
2. 保管: 指负责看管和保护财物或文件。
1. 浪费: 指在使用或管理财物时没有节约和合理利用。
2. 不平等: 指不具备平等的条件和待遇。
薄莫璧流鄙事袹首参撰柴炭插手当胸丹蛇灯筒滴滴金贰令符蔰改刊高阳公子官庑寡虞贵德归正汗雨花颣黄寿丹悔其少作祸邸活支煞奸弊歼除捡洋捞郊赦浃旬机柄街面疾非今代进伙筋髓急怒酒量开脚魁躔麟凤一毛临问满州里门墩偶尔凭应窍隙轻煗秋醪世伯释知遗形史佐随人俯仰惕惕托信闻生没死相女配夫销铄卸肩卸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