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库平的意思、库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库平的解释

旧 中国 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 清 康熙 时制定。 光绪 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规定库平为权衡的标准,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清史稿·食货志五》:“ 光绪 十四年, 张之洞 督 粤 ,始用机器如式试铸(银元), 李鸿章 继任续成之,文曰‘ 光绪 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广东省 造’,幕绞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库平是中国清代官方制定的银两计量标准,主要用于国库收支、赋税征收及货币铸造的基准单位。这一制度起源于康熙年间,在《清会典》中明确记载其作为“户部权衡银两之则例”,是清政府统一全国银两成色与重量的核心规范。

从功能上看,库平包含两个维度:

  1. 成色标准:规定库平银的含银量须达到93.5374%(即“纹银”标准),确保货币质量;
  2. 重量标准:1库平两约合37.301克,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地域差异,例如福建的“闽关平”比中央库平重6.5%。

历史文献如《清史稿·食货志》提到,库平体系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厘定币制则例》中被重新定义为“元”单位的基础,1库平两相当于37.301克纯银。该制度随着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政策而废止。

权威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指出,库平制度反映了清代货币管理的中央集权化尝试,但其地方执行差异也暴露出传统银两体系的局限性。

网络扩展解释

“库平”是清代至民国初期用于政府财政收支的银两衡量标准,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库平是清政府户部(相当于财政部)制定的官方银两计量标准,主要用于税收征收、国库银两出纳等官方财政活动。其名称中的“库”指国库,“平”意为衡量标准。

二、历史沿革

  1. 制定时间:康熙年间初步确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度支部(原户部)正式规定为全国权衡标准。
  2. 重量标准:1库平两=37.301克(主流记载),但不同文献存在细微差异,如《马关条约》中采用37.31256克。

三、应用场景

四、与其他衡量标准的区别

清代还存在多种银两计量标准:

五、废止时间

随着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政策实施,库平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注意:将“库平”解释为“公平、公正”的成语,这与历史文献中的定义不符,可能为误载。建议以财政计量标准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聱聱白麦半径本臧吡咯必要条件采葑采菲朝郎车手村屠打调宕延登躯对得住顿躄扼吭拊背烽橹焚烁服舆钢浇铁铸歌手葛仙米功高盖世函括痕挞鸿茂惶遽悔服尖薄见胆焦额揭箧担囊经济管理眷恨捐业楷书丽整龙跧虎卧鸾轸蒙蒙亮穰田三远傻白折丹神母夜号时忌十六族试手世议示重收问舒布思贤苑体词我的一家无般不识五灵神汙尊抔饮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