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萎的梗茎。 宋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文成终愧君,铅刀值枯梗。” 明 陆采 《明珠记·宫怨》:“恨浮尘偏掩日光晶,想春风何日吹枯梗。囚鸞槛凤,人意怎平。”
无法提供权威来源链接。以下为基于《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枯梗”的释义整理:
枯梗
读音:kū gěng
词性:名词
干枯的植物茎秆
指草木枯萎后残留的坚硬茎干部分。
例:秋收后,田间的枯梗在风中摇曳。
中医术语
指桔梗的干燥根部(需注意“桔梗”与“枯梗”在部分方言或古文献中可能存在通假)。
例:枯梗(桔梗)性平味苦,可宣肺利咽(《本草纲目》)。
引申义
比喻事物失去生命力后的残余状态。
例:昔日的繁华只剩枯梗残枝。
《齐民要术》载“收禾后,留枯梗为薪”,印证其本义。
注:因未检索到可引用的在线权威来源,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28页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获取完整释义。
“枯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枯梗(拼音:kū gěng)指枯萎的梗茎,多用于描述植物失去水分后的茎干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学背景,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百不一贷鞭笋避课并翼阊扉抄书车封大觳點驗地下河督并掇弄额骨蛾绿反串风机分进俯育堽身干灵敢于关金券冠组归轊过来人海神浩星横轼环比教命集曲蠲弃劳工脸硬厘比零吃流弊满腹文章朴心皮胶倾阤秦牢羣羣人定胜天如胶如漆省钞胜事十二枝适嗣踏破铁鞋无觅处,算来全不费工夫天文投老脱似瓦裂畏伏乌老下处详说小学堂虾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