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拖延时日。《旧唐书·李晟传》:“儻寇贼未灭,宿兵旷时,人废耕桑,又无储蓄,非防微制胜之术也。”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 朱公 之在 建安 ,接牘续简无旷时。”
(2).犹费时。 唐 颜真卿 《唐开府仪同三司宋公神道碑铭》:“年十六七时,或读《易》,旷时不精。”
“旷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围绕时间的长久或浪费展开。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拖延时日
指因停滞或延误导致时间被拉长。例如《旧唐书·李晟传》提到“宿兵旷时”,指军队长期驻扎导致时间虚耗。
耗费时间
强调时间被无意义地消耗。如唐代颜真卿在碑铭中描述“读《易》旷时不精”,说明因时间投入不足而未能精通学问。
主要见于《旧唐书》、颜真卿碑铭及宋代叶适的墓志铭。若需完整古文例句或更多用法,可查阅上述来源。
旷时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时间上的延长或者超出正常范围。它可以表示时间的不尽情节,或者对时间的估计或测量的长。
旷时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广字旁。总共有12画。
旷时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它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拼凑而成的,没有具体的来源。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曠時。
在古代汉字中,旷时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写法是“曠時”,其中的“曠”字左边有一个“束”字旁。
1. 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感觉时间仿佛旷时一般。
2. 这场比赛因为天气原因旷时了两个小时。
旷时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汇,比如:
1. 旷日持久(形容时间长久)
2. 旷世之作(指超越时代的杰作)
3. 旷课(指不按时到课)
旷时的近义词可以是长时间、漫长。反义词可以是短暂、短时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