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禁苑中池沼。 魏 晋 南北朝 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晋书·荀勗传》:“ 勗 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悵。或有贺之者, 勗 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 南朝 梁 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闥,遥望凤凰池。”
(2). 唐 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冷庐杂识·进士归班》引 宋 危稹 《妇叹》诗:“记得 萧郎 登第时,谓言即入凤凰池。”
(3).池水的美称。 唐 李绅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诗:“香径草中迴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亦指仙池。 宋 王禹偁 《罗思纯鹤毙为四韵吊之》:“埋瘞肯同鸚鵡塚,飞鸣不到凤凰池。”
(4).砚名。 宋 米芾 《砚史·样品》:“余尝以紫石作之,有上圆下方,於圆纯上刊两窍置笔者,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
“凤凰池”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书省设在皇宫禁苑内,因靠近皇帝且掌管机要政务,故以禁苑中的池沼“凤凰池”代指中书省。例如《晋书·荀勗传》记载,荀勗失去中书省职位时感叹:“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
唐代宰相被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此“凤凰池”也用来指代宰相职位。如刘禹锡诗句“一入凤凰池”,即表达对宰相权位的向往。
唐代诗词中常以“凤凰池”泛指景色优美的池沼,或借指仙境中的池水。例如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中“凤凰池畔泛金樽”,描绘宴饮雅趣。
古代文人曾将砚台雅称为“凤凰池”,这一用法多见于文房用具的别称。
湖北武当山地区流传“凤凰池”的传说,相传池水由凤凰啄出,与唐代修建太和宫的历史相关。此类传说为地名增添了文化色彩,但非词语本义。
“凤凰池”核心含义与古代政治机构(中书省)、官职(宰相)相关,后衍生出对池水、砚台的美称,部分传说则赋予其地域文化内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