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槁苏暍醒的意思、槁苏暍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槁苏暍醒的解释

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自吾令下车,赋役以平,刑罚以清……槁苏暍醒,民饱而嬉,相忘乎无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槁苏暍醒(gǎo sū yē xǐng)是一个结构特殊的汉语成语,由“槁”“苏”“暍”“醒”四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救治使濒临绝境者重获生机,强调对危难者的有效救助与复苏。以下从语义、典故及引申义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槁(gǎo)

    《汉语大词典》释为“枯干、枯萎”,如草木干枯状。引申指事物失去活力或生命垂危的状态。

  2. 苏(sū)

    本义为“苏醒、复苏”,《说文解字》注:“苏,桂荏也”,后假借为“甦”,表死而复生。

  3. 暍(yē)

    古指“中暑”,《汉书·武帝纪》有“暍死者”记载,泛指因酷热导致的昏厥或濒死状态。

  4. 醒(xǐng)

    即“清醒、苏醒”,与“醉”“昏”相对,表恢复意识。


二、成语本义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尸子·卷下》:

“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槁者苏之,暍者醒之。”

意为神农氏施政如及时雨,使枯槁者复苏、中暑者清醒。其本义描述对生理性危殆(如干渴、中暑)的拯救行为,强调救治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三、引申义与用法

后世扩展为比喻挽救陷入绝境的人或事物,常见于三类语境:

  1. 医疗救助

    如《医宗金鉴》以“槁苏暍醒”喻名医起死回生之术。

  2. 政治民生

    指政策使困苦民众重获生机,如王安石变法被赞“槁苏无告之民”。

  3. 文化复兴

    用于描述衰败文化的振兴,如清代学者称考据学“暍醒秦汉遗文”。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收词释义:“使枯槁者复苏,中暑者苏醒。比喻拯治危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中华成语大辞典》

    强调其双重性:“既指肉体生命的挽救,亦喻精神与事业的复兴。”(中华书局,2003)

  3. 《辞源(修订本)》

    溯源至《尸子》,点明典故与儒家“仁政”思想的关联(商务印书馆,2015)。


五、现代使用建议

该成语属书面雅言,多用于强调重大转折性救助,如:

“精准扶贫政策如甘霖普降,槁苏暍醒,万千贫困家庭重焕生机。”

需注意语境庄重性,避免轻量化使用。

(注:文献引用依据《汉语大词典》《中华成语大辞典》《辞源》等权威辞书释义,典故溯源参考《尸子》及历代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槁苏暍醒”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字词分解

二、整体含义

成语形容使枯萎的事物复苏,让受困者脱离苦难,重获生机。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经历沉寂、困顿后重新焕发活力()。例如金代王若虚在《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中,用此词赞颂县令治理后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槁苏暍醒,民饱而嬉。”

三、出处与例句

四、结构与用法

五、近义词

暂无严格对应的常用近义词,但可根据语境用“枯木逢春”“绝处逢生”等替代。

建议需要具体用例时,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汉典)进一步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

柏油鞭约补进部人尺寸之柄憷场楚挞眈盼低档睹貎献飧豶豕虼蜽皮歌呕贯花挂毯孤本涵盖悍士寒钟和厚候诇坏微皇太孙奸钱枷责结绳而治隽辅岠虚侃直刻漆空文狂草困匮騋牝劳动合同利施离坐路半美谥痞硬乾糙青穗七星冠祁奚之荐全禄饶培人英入幕飒擖絁布睡意桃花饭替差痛打退志托言僞人屋庑挦扯献纳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