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心的意思、寇心的詳細解釋
寇心的解釋
賊心;邪心。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四面老林,一二棚民之外别無土著,稽防稍疎,輒起寇心。”
詞語分解
- 寇的解釋 寇 ò 盜匪,侵略者,亦指敵人:盜寇。賊寇。 侵略者來侵犯:寇邊。 姓。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寇心”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固定詞彙,其含義需要拆解單字并結合古漢語用法進行解釋:
-
“寇”的含義:
- 本義指盜匪、侵略者。《說文解字》釋:“寇,暴也。從攴(pū,表示擊打),從完。”意指暴力劫掠。
- 引申為侵犯、劫掠的行為。《康熙字典》引《玉篇》:“寇,賊寇也。”又引《廣韻》:“寇,鈔也(鈔即掠奪)。”
- 在古漢語中,“寇”常指外來的敵人或作亂者。
-
“心”的含義:
- 本義指心髒。《說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 引申為思想、意念、情感、内心。《康熙字典》引《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物不貫也。”指心思細密,能認識萬物。
- 也指中心、核心。
-
“寇心”的合成解釋:
将“寇”與“心”組合,“寇心”可以理解為:
- 字面義: 像盜匪、侵略者一樣的心。指具有侵略性、掠奪性、破壞性的念頭或意圖。
- 引申義:心懷惡意、圖謀不軌的念頭。指内心深處潛藏的、意圖侵害他人或制造禍亂的邪惡想法。
- 比喻義: 指禍患、邪惡的根源或核心。
-
用法與語境:
“寇心”是一個較為書面化、甚至帶有古語色彩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它更可能出現在仿古文體、特定文學創作或對古典文獻的解讀中。其核心在于強調一種内在的、具有破壞性和侵略性的惡意。
- 例句(仿古):“外患雖平,寇心未泯,不可不防。” (外在的禍患雖然平息了,但(内部)作亂的惡意念頭還未消除,不能不防備。)
- 例句(比喻):“貪婪乃萬惡之寇心。” (貪婪是衆多罪惡的核心根源。)
“寇心”意指像盜匪侵略者般的惡意念頭或圖謀不軌的内心,強調一種内在的、具有侵略性和破壞性的邪惡意圖或作為禍亂根源的思想。它是一個偏古雅、書面化的合成詞。
參考來源:
- 漢典 (zdic.net) - 提供《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權威字書釋義。 (鍊接示例:
https://www.zdic.net/
,請确保鍊接有效)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商務印書館出版,提供現代漢語中“寇”與“心”的規範釋義。 (權威出版物,通常無直接線上全文鍊接,引用名稱即可)
網絡擴展解釋
“寇心”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òu xīn,其核心含義為賊心、邪心,指心懷不軌或侵略意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寇:本義指盜匪、侵略者,引申為侵犯、掠奪(、)。
- 心:指内心、思想。
- 寇心:即“賊心”或“邪心”,表示不良企圖或侵略性意圖(、)。
字源與用法
-
構詞分析
“寇”從“宀”(房屋)、“元”(人)、“攴”(持械擊打),會意“持械入室侵犯”,後泛指盜匪或侵略行為()。
“心”指人的思想核心,組合後“寇心”強調内心的邪念或侵略性。
-
文獻用例
- 清代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策略》提到:“稽防稍疎,輒起寇心”,指疏于防範易引發邪念()。
- 唐代窦常詩句“試與惸嫠話,猶堅借寇心”,以“借寇心”暗喻對侵略者的警惕()。
相關擴展
- 近義詞:賊心、邪念、歹意。
- 反義詞:善心、仁心、赤忱。
- 語境適用:多用于描述心懷不軌或侵略意圖,如曆史文獻、文學作品中批判惡行或警示防範。
“寇心”是古漢語中帶有貶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疤痕柏瀝擺鱗保膘逼宮采香路菜籽慘況慚怯側足而立赤岸丑禍詞名邨煙黛嬌丹頸典裁笃至訛衍風緩官養詭姓還視寒顫诃策鶴行鷄羣皇佐椒酒郊儀戛雲荊高井井有條抉摘浚距跨學科糧子列壤籠街喝道秘劑難鳴孤掌黏黐臬台泥鴻旁勃披洩齊頭鐥球路錦跂仰犬齒人造纖維紗帽圓領善始令終牲牽屍場市場經濟識韓雖故微雕向日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