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披甲。谓穿上戎装。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伏以藐然闺秀,描眉月镜之娇;突尔戎装,挂甲 天山 之险。”
(2).束置戎装。借指离队。《文汇报》1986.12.25:“如今 郎平 、 张蓉芳 等相继离队, 梁艳 又要提出挂甲。”
“挂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古代用绳索穿连甲片的缀甲方式,下一层甲片覆盖上一层的底端,形成下层宽于上层的样式。这种工艺在商周时期用于车兵皮甲,近代阿伊努人仍在使用。
牛黄鉴定方法:取少量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指甲被染成黄色且不易擦去,称为“挂甲”。
指一种酷刑:将受刑者脱光吊起,浇冷水使其冻成冰,最终冻死。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军事、医学等领域的释义,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
挂甲(guà jiǎ)是一个经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戴上铠甲或者穿上盔甲。
挂甲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甲,手代表行为,甲代表铠甲或盔甲,由此可以看出挂甲指的是人们穿上铠甲或盔甲的动作。
挂甲的拆分笔画是8画,手为4画,甲为4画。
挂甲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兵器。古代战争中,士兵在参与作战前需要穿戴铠甲或盔甲,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挂甲这个词就形容了人们在战争中戴上铠甲或盔甲。
在繁体字中,挂甲被写作掛甲。
古时候挂甲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用的是「佩」和「甲」两个字形,意思仍然是一样的,指的是戴上铠甲或者盔甲。
以下是一些关于挂甲的例句:
1. 他在战争中英勇无畏,挂甲上阵,立下了赫赫战功。
2. 士兵们在战场上挂甲准备迎战。
一些由挂甲组成的词语包括:挂甲受命(接受军令)、挂甲休战(穿着军衣停战)、挂甲归田(摘下盔甲回归家园)等。
与挂甲义近的词语有:佩戴、装备、披挂、穿戴等。
而与挂甲义相反的词语有:脱甲、解甲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