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断,断绝。 唐 罗隐 《谗书·圣人理乱》:“ 仲尼 之生也,源流梗絶, 周 室衰替。”《明史·武宗纪》:“自畿辅迄 江 、 淮 、 楚 、 蜀 ,盗贼杀官吏, 山东 尤甚,至破九十餘城,道路梗絶。” 清 陈维崧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词:“关河梗絶书难达,何日相逢?”
“梗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梗绝”意为阻断、断绝,多用于描述事物或关系的彻底中断。例如: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
同义/近义词:断绝、阻断、隔绝
相关成语:断梗飘萍、从中作梗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该词,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时可能涉及。如需表达类似含义,更常用“断绝”“阻断”等词汇。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古籍用例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验证具体语境。
梗绝(gěng jué)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下面将会介绍梗绝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梗(gěng)的拆分部首是木,它由10个笔画组成; 绝(jué)的拆分部首是月,它由8个笔画组成。
梗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段文字:“仰天而嗟,曰:“凡人神则灵矣,鬼则形矣。形之者谓之鬼,神之者谓之禽兽。禽兽之变曰加害,鬼神之变曰梗绝。”意指生命受到威胁或人事不顺心而产生的困境和绝境。
梗绝的繁体写法为「梗絶」。
在古代,梗绝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楪梗、菓梗等。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常使用了。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不梗绝,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梗断、困梗、困绝、身梗、心绝
绝境、窘境、困境
得救、解脱、顺境
以上就是关于梗绝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