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蓬茅的意思、蓬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蓬茅的解释

亦作“ 蓬茆 ”。1.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今以王姬之贵,下嫁蓬茅之士。”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倾葵藿之一心,极蓬茆之丹恳。”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

(2).犹蓬居。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獫猲。”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五折:“今朝纳聘过门庭,顿使蓬茅喜气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处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蓬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指代
    指蓬草和茅草,二者均为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荒僻贫瘠之地。

  2. 比喻意义
    引申为贫贱、低微的象征,常作自谦之词。例如《资治通鉴》中“下嫁蓬茅之士”,即以“蓬茅”形容身份卑微的人。

二、文学与历史用例

  1. 自谦语境
    宋人曾巩在《明州谢到任表》中以“蓬茆”表达谦逊,明梁辰鱼在戏剧中用“蓬茅性”形容角色出身寒微。

  2. 代指住所
    唐代韩愈诗句“庇身指蓬茅”,将“蓬茅”借喻为简陋的居所。

三、相关诗句

杜荀鹤《山中寡妇》中“夫因兵死守蓬茅”一句,既描绘茅草屋的贫寒,又暗含战乱对平民的摧残。


“蓬茅”兼具植物本义与贫贱、居所的引申义,多用于文学表达或自谦。其文化内涵在诗词、史书中均有体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蓬茅-探寻其意义与来源

蓬茅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包括“艹”和“茅”部。它共有七个笔画。词义上,蓬茅一般指长满野草的草地或沼泽地。

关于蓬茅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研究,蓬茅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被用来描述一个草地的情景。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蓬茅常被用来比喻荒芜或草木茂盛之地,以展现大自然的景象。

在繁体中文中,蓬茅的写法与简体中文类似,没有明显差异。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蓬茅的古汉字写法为“蓫蕦”,其中的“蓫”即为“艸”部,表示草木,而“蕦”则用来表示茅草。

以下是几个蓬茅的例句:

1. 野鹰在蓬茅丛中翱翔。

2. 出门远眺,只见蓬茅遍野。

在蓬茅这个词的组词中,可以衍生出一些相关的词语:

1. 蓬莱:指令古时候仙人居住的地方,也常用来比喻理想的彼岸。

2. 茅屋:指由茅草覆盖的房屋,常用来形容简朴的居所。

3. 乔蓬:形容树丛茂盛,也可以指草木长得特别茂密。

蓬茅的反义词较难找到一个确切的词语。但如果从意义上考虑,相对于蓬茅而言,可以使用整洁、整齐等词语。

总之,蓬茅一词在古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用来描述大自然的景象和荒凉之地。现代使用中,也常用于修辞表达,以展示一种草木茂盛或荒芜的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