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stubborn; cling to]∶拘泥地遵守;固守
拘守礼法
(2) [imprison]∶拘留看管
(1).守而勿失。《荀子·修身》:“端慤诚信,拘守而详。” 杨倞 注:“拘守,谓守而勿失也。”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拘守常宪,当便道之官。”
(2).引申为拘泥。 元 施惠 《幽闺记·罔害皤良》:“你道效死而民勿去,这等拘守之言,怎及得迁国图存之计。” 清 马建忠 《代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今彼既不满於旧约,欲有改易,我亦何必拘守成约,不肯增删,自可乘此机关,与之商酌。”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因为是孺子,出口自成天籁,故没有拘守一定的格律。”
(3).拘留看管。《魏书·于忠传》:“镇人请粮, 景 不给,镇人遂执缚 景 及其妻,拘守别室。”
“拘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拘泥于规范
指固守某种既定规则、传统或限制,缺乏变通。例如《荀子·修身》中提到“端慤诚信,拘守而详”,意为恪守诚信且不偏离准则()。
拘留看管
表示对人或物的强制性控制,如法律程序中的拘留措施()。
古典文献中的用法
在《荀子》中,“拘守”强调“守而勿失”,即严格遵守规范()。晋代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则用“拘守常宪”表达对规章制度的固守()。
引申为思想或行为的束缚
如《圣经》例句“拘守人的传统”,批评盲目遵循旧习而忽视本质()。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献出处,可查看(查字典)、(汉典)等来源。
拘守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拘"和"守"组成。拘字的部首是手部,它是一个指手形,表示约束、限制。守字的部首是宀,表示房屋,它既可以指守卫、保卫,也可以指秉持、遵守。
拘守的意思是指遵守、坚守某种规定、原则或道德准则,不偏离、不违背。它强调的是对规范、原则的忠诚和遵从。
拘守源自古代汉语,拆分部首和笔画后,拘字的部首是手,总笔画数为8;守字的部首是宀,总笔画数为12。
在繁体字中,拘守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拘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它由手和句组成,表示用手拘捕、禁锢。守字也有不同的写法,它由宀和火组成,表示在房屋中守卫、保护。
以下是一些使用拘守的例句:
1. 他一直拘守着自己的信仰,从不妥协。
2. 领导要求我们拘守工作纪律,不能偷懒。
3. 这个社区的居民都很注重拘守社会公德。
拘守的近义词有守规矩、守纪律、恪守等。反义词有放纵、违反、不守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