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卫的意思、藩卫的详细解释
藩卫的解释
(1).屏障。《后汉书·傅燮传》:“今 凉州 天下要衡,国家藩卫。” 明 李贽 《四勿说》:“无藩卫可守,无6*界量可限。”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 金柱关 者…… 芜湖 之藩卫也。”
(2).捍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今方镇强盛,宰相权轻,宜密树腹心於外以自藩卫。”
(3).指诸侯。《后汉书·章帝纪》“东后蕃卫,伯父伯兄” 唐 李贤 注:“诸侯为天子藩屏,故曰藩卫。”《明史·肃王瑛传》:“非所以崇本支,厚藩卫也。”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使三王者……终身为 西楚 藩卫,则朝贡徵发,何求而不可。”
词语分解
- 藩的解释 藩 ā 篱笆:藩篱。 屏障,保卫:藩翰(喻保卫国家的重臣)。 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藩属。藩国。藩镇。藩邦。削藩。称藩(自称属国)。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卫的解释 卫 (衛) è 保护,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卫(在山东省)。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姓。 笔画数:; 部首:卩;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藩卫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藩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历史文献中的用法具体解释如下:
-
屏障
指地理或军事上的防护屏障。例如:
- 《后汉书·傅燮传》提到“凉州天下要衡,国家藩卫”,强调凉州作为战略要地的屏障作用。
- 明代李贽在《四勿说》中用“无藩卫可守”比喻缺乏防御依托。
-
捍卫
作动词时表示保护、守卫。如: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藩卫王室”,意为保卫皇室政权。
- 《资治通鉴》中“密树腹心于外以自藩卫”,指通过培植亲信来巩固防卫。
-
指代诸侯
因古代诸侯承担守卫王室的职责,故“藩卫”也代称诸侯。例如:
- 《后汉书·章帝纪》注疏提到“诸侯为天子藩屏”,直接关联诸侯身份。
- 《明史·肃王瑛传》批评削弱诸侯力量会动摇“藩卫”体系。
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历史、文学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围绕“保护”展开,既可指具体屏障,也可引申为抽象的政治防御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藩卫(fān wèi)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意思。拆分部首是藩(fān)的部首是艹,卫(wèi)的部首是卩。藩卫是指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地区的统治,设置的属于封建地主阶级,负责边境地区安全防卫的武装部队。
藩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在古代,王朝为了防止边疆地区的起义或外族入侵,设置了藩镇和卫所,由地方军队掌握,进行边境防卫和镇压。这些部队通常由地方豪门或有实力的贵族掌控,以确保王朝的统治稳定。
在繁体字中,藩卫的写法没有明显的差异。
古时候,藩卫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略有不同。虽然部首和笔画没有改变,但在一些古文献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写法。
例句:
- 国家设立了一支藩卫军,保卫边境的安全。
- 这个地方的藩卫军实力强大,能够有效抵御外敌入侵。
藩卫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 组词:藩镇、藩国、卫所
- 近义词:镇军、边防、哨卫
- 反义词:叛军、侵略者、敌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